■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如何担当起新时代的新使命实现新作为?17日,市政协召开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理论研讨会,专家学者,市、区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和政协工作者在会上作发言研讨。在这些发言中,既有对政协实践的理性思考,也有对政协理论的深入研究,为推动全市政协组织总结经验、把握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推动工作机制创新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
市政协常委陈锦华:
以工作创新推动新时代政协统战工作
“新时代统战工作面临新的使命,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政协专委会的统战作用和工作优势,不断丰富和拓宽政协统战功能,进一步提升政协统战工作水平,促进政协工作提质增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开展争取人心、凝聚智慧。”市政协常委陈锦华说。
陈锦华建议,政协各专委会发挥统战作用,应在打牢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共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而政协组织做好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专委会分党组建设,更好地发挥专委会分党组作用。同时,政协各专委会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新时代统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新时代的政协统战工作需要创新。”陈锦华说,要创新联系机制,建立专委会联系界别的多样化渠道,增强界别活动的组织化程度,充分融合专委会的组织优势和界别的专业优势。创新工作载体与形式,积极探索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新形式、新方法,积极探索网络议政平台,扩大参与渠道,提升沟通效率。
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马敬仁:
科学调整界别设置吸纳团结更多各界人士
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马敬仁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人民政协如何科学地调整界别设置、改革委员产生方式,最大限度地把新的社会阶层和各方面的代表人士以公平民主的方式吸纳到政协组织中来,已经成为与社会主义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紧密相连的一项基础性重大研究课题。
马敬仁提出政协界别调整改革的思路和设想。他建议,可以按照精简、优化、包容、平衡、实效的思路,对当今政协界别结构进行重新设置,以解决政协在履职中因界别设置不合理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同时,马敬仁认为,要真正使委员发挥作用,最重要的是委员的素质,而委员的素质关键在于如何产生。因此,他也建议,进一步改革委员产生方式,部分委员可通过选举、差额推举产生。
市政协办公厅副主任张庆祝:
积极探索开展广泛协商的有效渠道和形式
人民政协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协办公厅副主任张庆祝认为,当前,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张庆祝建议,应通过制定相关配套法律法规,逐步实现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增强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权威性。同时,要提高人民政协的组织化水平,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提升政协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更好发出界别声音,彰显界别特色。
张庆祝还建议,要完善人民政协协商制度体系:“建议积极探索开展广泛协商的有效渠道和形式,逐步建立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健全人民政协参与社会治理的监督机制,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有机结合、探索"互联网+协商"模式,为协商民主开拓更广阔空间,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
此外,张庆祝提出,把团结联谊作为人民政协的第四大职能,把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市政协经济委主任崔闽融:
发挥专业优势为推动深圳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六届政协以来,市政协经济委在"专"字下功夫,用专业的水准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市政协经济委主任崔闽融分享了该委近年来“专注”“专业”深耕重大专题调研的经验。
崔闽融介绍说,该委4年来分别开展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深圳实体经济、深圳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促进深圳民营经济发展等专题调研和专题协商,并形成了累计115万字的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154条。经反馈,绝大部分都已被采纳。
提及4年来形成的经验,崔闽融说,要持续做好重点专题调研,高水平建言资政,首选要紧贴党政中心工作议大事、选课题;其次是充分运用好协商民主的主渠道作用,着力在建言资政的质量上下功夫;第三,通过专题调研和“委员议事厅”等平台碰撞火花,形成履职合力;第四,在选题上注重内在逻辑的跨年连续性,不断聚焦、不断深入,做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可信渠道。
盐田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科员刘茜:
健全协商机制建立协商支持体系
盐田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科员刘茜结合盐田区政协的实践,就如何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现实路径给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拓展协商主体,切实提高委员协商能力。这就要求完善委员产生机制,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增强委员协商议政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进一步健全协商机制,丰富基层协商民主实践。要搭建基层协商平台,让委员和各界群众能够随时随地表达意见。三是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完善协商成果转化机制。建立落实协商成果的跟踪问效机制,明确党委、政府、政协相关部门在开展民主协商中的职责。四是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营造协商民主宽松氛围。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优化协商环境,建立协商支持体系,推动自由平等协商。
宝安区政协副主席何家鸿:
提升协商监督实效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宝安区政协多年来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宝安区政协副主席何家鸿以区政协的实践探索为基础,分享了地方政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工作经验。
何家鸿认为,地方政协更好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首先要找准角色定位,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共识”。要自觉把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作为自身履职重点,积极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协商建言。
其次是提升政协协商民主实效,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共建”。要认真梳理好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重点突出问题,综合运用建议案、提案、调研视察报告等形式反映协商意见,积极拓展基层社会治理协商成果转化。
何家鸿认为,地方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还必须强化民主监督职能,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共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共享”。
龙华区政协副主席陈贤彪:
建设“委员之家”延伸政协工作触角
龙华区政协从2017年成立起,规范化建设了10个“委员之家”。龙华区政协副主席陈贤彪认为,龙华区政协聚焦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把“委员之家”建设作为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延伸政协工作触角,拓展委员履职载体,实现委员履职常态化、灵活化。
陈贤彪表示,龙华区坚持结合实际、彰显特色、联动发力,充分发挥“委员之家”的阵地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同时,利用“委员之家”这一有形的、固定的实体阵地,把委员有计划地组织起来,提高活动频率,丰富履职内涵,把基层协商民主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把"委员之家"建设成为委员常态化履职的有效载体、学习交流团结联谊的重要阵地、了解和收集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的重要平台。”陈贤彪说。
光明区政协委员王军:
以新担当作为干出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样子
“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新方位与新使命,我们更要以新的担当作为,干出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样子。”光明区政协委员王军说。
新时代人民政协如何履新?王军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是探索建立新的制度体系。王军表示,要建立健全以新时代的时代特征为方向、以政协章程为基础、涵盖各项履职活动、务实管用的总的制度体系,推动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二是完善政协履职实践方式。王军认为,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结合起来,积累和提炼实践经验,并适时上升为制度规范。
王军还提出,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人民民主重要实现形式,在新时代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政治价值,必须充分发挥好其特有优势。
致公党深圳市龙华区总支副主委武涛:
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
致公党深圳市龙华区总支副主委武涛认为,新时代的人民政协工作,要放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大视野当中去加强和改进。
武涛说,要开展好人民政协工作,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一是要不断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引导群众支持和参与改革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汇聚智慧谋发展。二是要建立健全联合研究机制,在移动履职、远程协商、网络议政等方面拓展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增强协商实效,吸引各党派界别积极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让各界诉求得以充分表达、各种意见深度交流碰撞、各方利益实现统筹兼顾。三是要强化政协委员履职管理和队伍建设。四是完善协商交流互动机制,着力提升协商的专门化水平。
新闻推荐
深圳晚报讯(记者许娇蛟)记者昨日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近期深圳市南山区、光明区、盐田区教育系统面向2020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