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区推动“三旧”改造,旨在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
海桐居全景
昨日,盐田区召开“三旧”改造动员部署会,开启新一轮大规模的城市更新。会议释放出盐田全力加快旧改的强烈信号,推动形成全区动员、全民参与旧改的强大合力,为盐田“三旧”改造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步入“快车道”。
土地空间是保障经济发展、民生幸福的重要物质基础。经过40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盐田区面临着空间和资源双重紧约束的严峻挑战。辖区74.99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可建设用地仅剩0.93平方公里,其中可使用的产业用地仅有0.42平方公里,且分布较为零散。同时,盐田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还不够高。加快“三旧”改造,推动存量土地二次开发利用,主动向存量土地要空间,成为盐田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盐田区旧改工作将深度对标先行示范区建设,以“崇尚品质、追求卓越、打造精品”为根本指针,统筹开发利用建筑空间、产业空间、生活休闲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和地下空间,加快国土空间提质增效,提高城区发展质量,促进盐田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按照用地规划和空间需求,未来3年,即到2022年,盐田区将力争完成产业用地规模33公顷,力争完成“三旧”改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8亿元。配建幼儿园不少于10所、学位2100个,中小学不少于4所、学位4800个,各类公共住房不低于2400套。
发力供给侧:十年旧改完成城市更新土地供应38.81公顷
围绕省、市有关工作部署安排,盐田“三旧”改造工作用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组建机构,研究政策,承接事权,开展工作,推开了土地二次开发这扇厚重的大门。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盐田区城市更新已有39个项目列入计划,总用地面积179.7公顷,其中9个项目已建成,7个项目在建,城市更新工作已经全面铺开;棚户区改造工作开展时间较短,但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完成了“沙头角梧桐路棚户区改造”项目立项,启动了一批住宅区棚户区改造前期工作。
据介绍,盐田区在旧改工作中注重土地集约利用,城市更新已批规划的21个项目共95.3公顷,拟拆除现状建设面积126.4万平方米,改造后规划建筑面积344.7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218.3万平方米。同时,近十年来共完成城市更新土地供应约38.81公顷。城市更新规划已批项目拆除产业用房20.5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提供91.4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比改造前增加70.9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
旧改的经济社会效益也得到了有效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城市更新历年产生固定资产投资合计112.69亿元,其中2019年完成产生固定资产投资28.15亿元。在公共配套落实方面,通过城市更新规划落实公益性用地25.8公顷,非独立占地公共服务设施9.1万平方米。
特别是在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供给方面,盐田区通过城市更新规划落实保障性住房10.8万平方米(约1800套),同时,沙头角梧桐路、盐田边检站等棚户区改造项目计划提供人才住房约2100套。与此同时,盐田区发力供给侧,做强保障性住房总量“大蛋糕”,先后筹集建成六期保障性住房项目,实现户籍低保和低保边缘困难家庭住房问题100%得到解决,稳步推进第七期、第八期保障性住房项目,计划筹集住房1600套。“十三五”期间计划新开工筹集保障性住房13739套,自2017年至今,每年新开工和筹集保障房均超过3000套,合计10070套,预售商品房合计仅为5050套。2020年1月前,盐田区拟再出让公共住房用地6宗,超同期全市出让土地宗数六分之一。沙头角梧桐路棚户区改造项目、盐田港后方陆域西南片区人才住房等6个项目将于年底前陆续开工,预计提供住房超3000套。
按下快进键:形成政府有序主导、市场规范运作的强大旧改合力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在世界版图中加速崛起,深圳市正在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改革开放的力度空前加大、政策红利的释放前所未有,加快“三旧”改造,正当其时。盐田区将充分发挥“双区驱动效应”,用好“先行示范”这把尚方宝剑,统筹好全区范围内所有城市更新、棚改项目,合理调控开发建设时序,兼顾好产业发展空间、公配用地,形成政府有序主导、市场规范运作的强大合力,推动“三旧”改造进一步提速提质提效。
政府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与守护者。盐田区要求,政府要从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主动冲在城市更新和棚改的第一线、最前面,充分发挥统筹、引导、协调作用。旧改项目所在地的街道办,要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强势介入、主动作为,挺身而出、走在最前。每个旧改项目,都要建立以街道办为主导的推进平台,全方位提高群众发动、促签谈判、征地拆迁等工作的效率。区城市更新、住建、各街道办、各有关社区要加强与开发主体沟通配合,将工作力量全部下沉到项目一线,组建起专业化的工作队伍,构建起“大兵团作战”体系。要主动帮助企业寻找政策路径,进一步聚焦“拆迁难”等问题,用好用足市里的“案例+政策+工具箱”,打造政策组合拳。
针对更新项目和开发主体的小散突出的问题,盐田区提出,要切实加大政府的把控力度,进一步规范开发主体的市场行为。鼓励和支持有实力、有信誉、有品牌、有资源、有经验的“五有”开发企业,参与城市更新和棚改工作,重点在功能布局、专项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使“三旧”改造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建立“有进有出”的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市里出台的城市更新单元计划管理规定,尽快出台区里的实施细则,对新列入的更新单元计划,如果在3年内未取得更新单元规划批复,计划失效且3年内不得再次申报。
旧改,说到底是一项群众工作。为提高多方主体参与积极性,盐田区提出,要建立互动开放的城市更新参与制度,在城市更新的意愿征集、范围划定、单元规划编制、房屋搬迁补偿、公共设施配建等多个环节上,为相关权利方搭建良好的沟通协商平台,减少这些环节中的信息不对称。同时要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在新政务服务大厅设立面向企业、社区的城市更新咨询服务窗口,组建全流程跟踪城市更新项目的服务管理团队,提供“专员式”服务和项目报批“一站式”服务。
坚持高标准:提升旧改规划设计水平
没有一流的规划设计,就没有一流的城市。
盐田区推动“三旧”改造,旨在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必须在规划设计上下功夫。盐田区提出,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对标福田、南山等先进地区乃至西雅图、悉尼等国际一流城市,全面提高规划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与环境品质。
对标一流,必须要有超前的城市设计。盐田区要求,要树立全球视野、世界眼光、精品意识,落实重点地区总设计师制度,完善建筑设计专家参与的咨询、评审机制,对于部分重大项目,要采用“邀请+公开”的方式,面向全球征集优秀设计方案,全面提升城市设计水平。据了解,今年以来,盐田区花了很大精力,包括以国际竞赛等方式,对大梅沙海滨公园、半山公园带、深盐路恢复改造、盐田河景观提升等项目公开征集了设计方案,其中很多设计理念确实比较超前,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接下来,盐田区将加快落实,主动将这些设计元素融入旧改等工程建设中,尽量将“设计图”转化成“实景图”。
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盐田区将以前瞻性理念统筹推进“多规合一”。特别是要做好旧改专项规划与交通规划的衔接,充分预留地铁、城际线、公交场站、重要交通枢纽、市政道路新改扩建等交通设施的建设用地,提升各片区的交通畅达性,避免出现交通拥堵现象。科学做好国土空间布局,根据城区密度分区,保持自然通廊,控制梯级秩序,统筹考虑绿色建筑、慢行系统、水系联动、智慧城市等建设,协同推进连片旧屋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活化,传承好中英街等城市历史文脉, 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
建筑是城市的语言,更是世界的年鉴。在旧改过程中,盐田区将从打造百年建筑的角度,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水平,以国际一流标准打造标志性建筑。对于沿深盐路、沿地铁线等重点节点,以及中心区、大小梅沙等重要区域建设的项目,盐田区将对标上海东方明珠塔、广州“小蛮腰”,高标准做好建筑外观、风格、造型等设计,用匠心精神精心雕琢出一栋栋能够经受考验的地标性建筑。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陈敏)日前,中国赛艇协会海岸赛艇深圳盐田训练基地共建签约仪式在盐田区大梅沙国际水上运动中心举行。这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