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第二十一届高交会上的南山展区。
南方日报记者鲁力摄
“新”“奇”“特”,这是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的第二十一届高交会留给人们感触最深的三个关键字。
从智能手表、耳机到高层建筑消防无人机,从仓库跟随分拣小车到水下无人捕捞机器人,以“创新湾区,南山先行”为主题的南山展区,向世人展示了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创新高地的澎湃新动能。
不久前,南山区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GDP4002亿元、同比增长7.6%,让南山区经济总量稳居全省区(县)第一、全国第三。
正如南山区委书记王强今年4月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所说:“南山就像一株科技创新的"蒲公英",把种子撒向了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如今,面对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这株科创“蒲公英”的种子,又将结出怎样的果实?
●南方日报记者张光岩
亮剑
科技创新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
图像质量好、辐射剂量低的全视野数字乳腺机、无人驾驶巡逻机器人、世界首创的“会飞的榴弹发射器”、帮助汽车实现高级自动驾驶的安全系统、针对驾驶商务骑行、带有便携充电舱的智能耳机、支持多语翻译的智能眼镜、用于消化道疾病筛查的胶囊式内窥镜……走进本届高交会南山展区,一款款黑科技,让人啧啧称奇。
本届高交会,南山区携手区内33家优秀科技企业组团参展,通过高交会搭建企业产品技术与资本投资、产品贸易的沟通桥梁,为众多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打开开放共享展示窗口。
在展示南山区优秀科技企业的基础上,还重点展示南山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海洋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发展成果、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规划建设成果,以及港澳创新创业团队、领航团队、“创业之星”大赛获奖企业等的发展成果。
近年来,南山区通过构建“双创”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服务业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集聚与整合南山科技服务资源,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技服务活动知名品牌。截至10月中旬,南山区共审核科技类活动666场次,指导举办577场次,累计参与企业/创业团队21004人次,活动内容涵盖创业辅导、技术创新、财税法、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投融资、国高辅导等科技服务的各个链条,活动范围覆盖科技园、西丽、蛇口等各个片区。
今年高交会期间,南山区还举办了“创新南山2019"创业之星"主题论坛及颁奖典礼”。创新南山2019“创业之星”大赛报名总量达2570个,其中市赛平台报名总量为1144个,同比增长89.2%,为全市第一。
同时,为加强和促进深港合作主题,高交会期间南山区举办南山区高校产学研发展优势推介会暨《南山区人民政府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共同支持高校产学研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等活动。
充分发挥平台的“行业风向标”“技术风向标”“创新风向标”特色,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是新时代下高交会的重要使命。南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山区将以科技创新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通过高交会搭建企业产品技术与资本投资、产品贸易的沟通桥梁,为众多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开放共享的展示窗口。
破局
不断破解产业发展“卡脖子”现况
一个以创新为区域发展最鲜明特色的城区,最怕“卡脖子”的问题。
面对集成电路“卡脖子”瓶颈,南山区政府与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公共创新设计平台,通过与世界顶级集成电路科技巨头深度合作,把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早在去年8月24日,南山区政府就与安谋中国正式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支持安谋中国在南山建设ARM中国总部、中央研究院、生态科技公司总部、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双方将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设备安全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日前,双方在合作协议基础上,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公共创新设计平台”,以南山智园崇文园区为依托,初期规划约1万平方米,不仅提供芯片开发所需的软硬件设施服务和专业技术指导,还提供专业的资讯和商业服务,一站式提供需求分析、规格分析、设计辅助、脚本管理等服务。今年高交会期间,南山区将联合安谋中国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公共创新设计平台原型平台发布会及意向客户签约仪式”。
产业空间不足,也是南山区长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之一。
“只要是符合深圳未来发展定位的产业,愿意来深圳发展,需要多少地我们满足多少地,需要多少空间我们满足多少空间。”11月5日上午,在深圳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全球推介计划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刘庆生作出上述表态。在这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中,以科技研发、总部基地为主导的很多地块位于南山。
为了减轻企业成本,让优质企业在南山都有一个“窝”,南山区近年来不断推出新举措,从提供便利化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推出联合总部大楼,加大政策性产业用房建设力度,全面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大产业用房保障,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对于政策性产业空间,政府部门正在进一步完善定价机制及分配面积上限,放宽政策性产业用房申请的准入门槛,促进产业用房资源向重点支持产业、高成长企业和总部企业等倾斜。
对于市场上的产业空间,产业部门则主动帮助业主单位做产业规划,联手招商引资,在有限的产业空间里种出更多“高产田”;对一些供给效率高的产业园区或者楼宇,则酌情给予奖励,提高产业空间供给效率。
未来
探寻全球创新版图新坐标
今年8月12日,南山企业微芯生物在上海正式登陆科创板。至此,南山累计培育上市公司达154家,现存上市企业160家。一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着大量高质量企业来南山发展。在160家上市企业中,有“世界500强”腾讯和恒大,有行业翘楚迈瑞医疗、大族激光等,也有细分行业的“领头羊”深信服、瑞声科技、广和通等。
在南山开办一家企业,已经实现“拎包入驻”。创业者从政府手中拿到的一份“南山创业包”中,包含企业营业执照、印章、税控盘、银行账户等企业证照。南山区简化开办企业流程,为企业定制特别政务服务的系列措施,减少了企业麻烦,便利企业“种子”在南山落地生根。
为厚植梧桐筑凤巢,不久前,南山区又联合辖区重点园区,设立“南山区联合招商办公室”,共同打造精准招商服务平台,联合发挥政企优势,吸引优质项目落户。光峰科技总部大厦、OPPO国际总部大厦、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联泰超总湾国际中心等位于留仙洞总部基地和深圳湾总部基地的7个项目也于近日集中开工。
2012年,上海人周剑带着“一定要做成机器人”的梦想,来到深圳南山智园创办了优必选科技;2013年,从香港城市大学博士毕业后,黄源浩回到深圳留学生创业大厦创立奥比中光;2014年,孵化于香港科技园的商汤科技选择将重心转移到深圳……新一代创业家们,正在书写着一个个新的“南山故事”。
如今,南山成为了广东创新创业的“热带雨林”,一家家高新技术企业从这里起步壮大。从“三来一补”的加工制造,到亦步亦趋的跟随式创新,再到勇立潮头的原始引领式创新——全球创新的链条中,以南山为代表的广东力量正在崛起。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入海口和广深港澳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汇聚在深圳南山的创新企业们迎来了历史新机遇,他们探寻全球创新版图新坐标的“大航海”旅程,正在扬帆起航。
■相关
创新南山
2019“创业之星”
大赛收官
11月16日,创新南山2019“创业之星”大赛总决赛在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拉开帷幕。26强选手亮相总决赛进行最终角逐,吸引数百名知名投资人、企业家、专家到场。
据大赛组委会介绍,本次大赛历时5个月,共吸引了2570个项目报名参赛,其中境内项目1695个,境外项目875个,推荐106个晋级项目参加深创赛半决赛,获奖项目25个,为全市第一,其中21个项目晋级国赛。
作为第二十一届高交会重大活动之一,16日下午,2019年总决赛颁奖典礼在南山会堂举行。南山区委书记王强在致辞中表示,创新是南山最鲜明的特质,南山因改革开放而生,因创新发展而强。创业之星大赛从2008年开始,已经走过12个年头,今年更是硕果盈收。据了解,创新南山“创业之星”大赛已连续举办十二届,成功举办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引导。大赛硕果累累,南山区政府累计投入6000万元奖金,这些大赛项目贡献GDP逾200多亿元,投入产出比超过330倍。
在创新南山2019“创业之星”大赛总决赛中,共有12个项目获奖。初创团队组5G通信射频芯片项目荣获一等奖;铁基可吸收血管支架项目、提高残疾人移动能力的动力式智能假肢荣获二等奖;纳米合金管材中国开发技术、面向终端的低功耗人工智能芯片、100G/400GAWG芯片光引擎荣获三等奖。
成长企业组面阵型量子计数乳腺机产业化荣获一等奖;用于三维传感的高性能单光子探测器芯片、新型人工骨脊椎间盘荣获二等奖;高精度3D视觉轮廓测量仪、Populele2智能尤克里里、量产型商业微小卫星标准平台研制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三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在总决赛颁奖典礼上,南山首批创新导师工作室正式发布,首批创新导师代表进行授牌。创新导师工作室将以工作室为载体,整合金融投资、知识产权、创新创业等十个领域百名导师,帮助区内初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现解决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及共性问题,成为联系服务中小科技企业的“好前台”、解决中小科技企业难题的“好帮手”、链接中小科技企业发展资源的“好桥梁”。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罗立兰)“历时5个月,12个项目从近2600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奖”。这是记者16日从创新南山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