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展小学开展“六艺”课程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何亚南 文/图
新学年新学校如春笋般临风而立,成为城市里的一道风景,肩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时代使命,深圳教育正努力打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教育样板,为民生福祉再添幸福的一笔。
记者最近采访了解到,以宝安、盐田两区为例,今秋宝安红树林外国语小学、拾悦小学、清平实验学校、艺展小学四所新校园投入使用,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7700个;全力打造“未来教育”高地的盐田区,也有梅沙未来学校落成,为深圳教育带来一派新气象。
宝安区红树林外国语小学:生命关怀为本,幸福发展至上
2017年9月,宝安区红树林外国语小学开门迎新,经历了海港小学的两年借址办学,今秋9月正式搬入崭新的校园,教学规模48个教学班。目前,已有一、二、三年级总计22个教学班。
新学校设施完备硬件一流,拥有510个座位的现代化剧场、高规格室内篮球馆,以及1000平方米的图书馆,此外还拥有未来教室、创客中心、艺术活动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各类功能场所50余间。
学校由全国十佳校长李唯领衔名师团队创办,历经两年多时间,打造成了一所“激扬生命,自觉生长”、“生命关怀为本,幸福发展至上”的优质学校。红树林外国语小学自创建伊始就不落窠臼,另辟蹊径趟出一条创新教育管理、提效课堂质量的新路:每个班均设3名“班主任”、倡导“仁者爱人生态育人”、将“关怀课程”作为通识教育列入该校根基课程,开启“四段式”的“国旗下德育课程”……形成了一个生意盎然的“红树林教育生态圈”。
此外,在课程设置上,该校坚持构建“一主两翼”,即“阅读+体育/艺术”的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定制多元化课程体系,实现跨学科课程统整;实行小班化教学,英语学科两套教材,同时渗透自然拼读和高频词。在信息化方面,学校着眼于未来课堂和云教学平台,以更生动、更高效的方式实现了跨区教学与交流。
宝安区拾悦小学:悦纳成长对话世界,悉心培育“十悦少年”
拾悦小学今秋投入使用,是一所精致型、智慧型的现代化未来学校,办学规模18个班,目前在校小一年级151人。该校构筑了“悦纳成长·对话世界”的办学理念,确立了 “拾级而上,悦己达人”的校训以及“开放包容,追求卓越”、“尊德问学,修己育人”、“敏学善思,自信乐群”的校风、教风、学风。
秉承“悦合作、悦环保、悦反思、悦健体、悦学习、悦劳动、悦人文、悦探究、悦创新、悦思辨”的“悦教育”理念,培养具有悦纳品质的“十悦少年”,拾悦小学开设了人人参与的四点半“十悦课程”。10月份伊始,每周二、周四下午的四点半课堂分别开设篮球、乒乓球、击剑、舞蹈、朗诵、绘画以及考拉英语7个项目,另外在大课间以及每周三下午开展跳绳集体训练。通过课程,孩子们享受求知的愉悦、汲取精神的营养、获取生命的成长。
致力于建成具有民族底蕴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学校,拾悦小学建有智慧校园数字化平台,赋能教师团队搭建双向教学新模式,提供基于数字科技的个性化学习和针对性教学环境。同时,学校还精心打造出数字图书馆、绘本馆、朗读亭、桌面云电教室……延伸课堂,让学生打开未知世界的探索之门。值得一提的是,该校还通过数字化平台记录、大数据分析、智能班牌以及智能手环等数字化方式让家长变成了“教育合伙人”。
宝安区清平实验学校:秉持“人文与责任”,汇融并蓄择善求真
在借址新桥小学办学一年后,今秋,清平实验学校师生搬入新校园,该校办学规模72个班,现有一年级6个班,二年级4个班。
该校位置得天独厚,毗邻清平古墟,增添了一份浓浓的历史厚重感,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活教材;也是一所有生命会呼吸的学校,共享式的学习空间、集成式的运动场所、立体化的生态课堂不一而足;更是一所以“汇融并蓄,择善求真”为办学理念,以“源清志平”为校训,以“守法尚仁”为校风,推动学生“诗意地生长”的新学校。
“人文与责任”是清平实验学校特色课程的关键词,老师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夯实常规教学,创新特色教学,促进学生“诗意地成长”。在宝安区第六届学校艺术节班级合唱专场展演中,清平实验学校一(3)班小豆丁在保利剧院首次登台大放异彩,摘得宝安区一等奖。
学校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为主题,打造晨会小故事,渗透中华传统美德,不仅开设了生命教育、国际象棋、劳动课程、足球、围棋、国学6个校本课程,还开设了国画、创意美术、篮球、舞蹈、小主持演讲、黄梅戏、小合唱、葫芦丝、书法、小小科技馆等12个拓展课程。活动内容丰富主题鲜明,青青世界户外拓展、歌咏比赛、戏剧节、科技节、体育节、游园等,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快乐与激情。
宝安区艺展小学:“一体两翼三维”,让每个生命精彩绽放
艺展小学总建筑面积24843平方米,办学规模30个教学班,可提供1500个学位。目前,学校拥有9个教学班。其中,一年级250人,二年级207人。
学校筹办期间,筹备组就系统地提出了“五子”办学思路,即:立根子、定调子、搭架子、探路子、亮牌子,并系统推出文化校园环境、寻找最美家庭、共建和谐社区、成长三香少年、发展春雨团队、成长卓越班子、构筑艺香学堂、研发才艺社团、实施多元评价等“九大工程行动”,旨在办出一所有美感、有故事、有温度、有人性的品牌学校。
学校确立了“让每个生命精彩绽放”的办学理念,创造性构建了“一体、两翼、三维”的课程体系。其中,“一体”指国家课程为主体的基础课程,“两翼”是中华传统文化国学课程、国际理解教育多元课程,“三维”指学生社团才艺活动自学课程、家庭助学课程、社区研学无边界课程,真正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社团化、社团课程精品化。
学校还开展“六艺”课程,精心打造诗词馆、棋艺馆、书画馆、艺展坊、器乐室、礼仪室等“六艺场馆”;规划建设意见小公民中心超市,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为打造书香校园,学校重点建设一间300平方米的学生阅览室及300平方米的教师阅览室,独具人文的班级流动书柜,实现校园图书智慧借阅,书香人人传。
盐田区梅沙未来学校:打造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成长课堂”
盐田区梅沙未来学校、原梅沙小学创办于1934年,是一所具有85年历史的全日制小学,新学年搬入新校区。学校占地面积18874平方米,建筑面积41383平方米,设计规模为36个班,现有教学班20个,学生约835人,共有教职工55人。
作为一所未来学校,梅沙未来学校有何特点?记者了解到,该校在再造教育新空间、拓展教育生态圈、融合信息技术三个方面有所创新。其中,再造教育新空间方面,该校基于未来学校的建设理念,设计了未来创新中心、社会践行中心、未来学习中心、未来艺术中心、国学启慧中心、生活体验中心、未来体能中心、情绪行为中心等8大学习空间,并整合各种与教学空间相邻的非正式学习场所,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课余的空间使用提供了丰富可能性。
据校长刘向东表示,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未来学习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学校将不再是一个唯一的学习场所,而应该是一个学习中心。据介绍,学校基于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借助依山傍海的优越地理位置,着力打造一个让学生建构世界、探索自我的实践空间,构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成长课堂”教学模式。
新闻推荐
《深圳大鹏新区:打造大湾区生态后花园》登上“学习强国”首页首屏推荐。本报讯(深圳侨报通讯员新宣)昨日,大鹏新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