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少年创新院小院士评选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南山“小院士”亮相高交会。受访单位供图
在家练习钢琴,明明自己已经练够了时间,家人却认为你在过程中偷懒,怎么办?要是能有一款产品可以有效记录练习时间就好了。在不久前落幕的第五届南山少年创新院小院士评选活动中,来自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二中的欧叶叶就以一款“练琴计时器”作品征服了评委们的心。
该作品可以在琴声响起时开始记录,琴声停止就停止计时,而人讲话的声音不会触发计时,这款帮助家人“监督”自己的小发明帮助欧叶叶顺利摘得“小院士”桂冠,成为中学组唯一一名“女将”,而与她共同当选的还有另外9名学生。至此,南山少年创新院“小院士”数量已过半百,达到51位。
去年年底,南山学子迎来又一大“高光”时刻,在北京举行的第14届中国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全国交流展示活动中,深圳87名学生获得“小院士”称号,而南山58位学生榜上有名,占据深圳半壁江山。
近年来在深圳,谈及“小院士”这个词,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会想到南山。南山“小院士”为何这么多?南山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刘根平说:“因为,我们在每个学生心中都播下了创新的种子。”
而事实上,“小院士”只是南山区在科技教育上的缩影,与之匹配的科技创新教育体系才是南山科技创新人才辈出的秘诀。
●撰文:徐峰刘丽赵小平
1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在蛇口响起,振聋发聩的破冰礼炮绽放了一个时代的芳华。改革开放,赋予了深圳“创新基因”,也让“创新”在南山生根发芽。
“每一个10年,南山都有代表性的创新企业出现。”南山区委书记王强说,家电时代的康佳,手机时代的科健,智能时代的华为,互联网时代的腾讯等知名企业,都起步于南山。如今,在南山,创新早已不再是一句口号。
正因为如此,创新也伴随着南山教育一路走来。建区28年来,南山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一代又一代南山教育人的凝心聚力下,完成了从农村教育到现代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广东省首个教育强区。王强称,“教育南山”已成为“创新南山”后南山区的又一张靓丽名片。而这些成绩的背后,同样是“创新基因”强劲力量的涌动。
“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让每一位教师都精彩,让每一个孩子都幸福。”2013年,履新南山区教育局局长的刘根平,创新性地提出了这一接近理想状态的教育理念,一时间成为南山教育界甚至深圳教育界中的焦点。转眼6年时间划过,这一创新性教育理念逐渐在南山得到印证。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改革“优秀试点区”、深圳市首个“教育国际化试验区”,“未来教室”建设经验被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推广,义务教育质量居广东省前列……在“创新基因”的驱动下,南山教育向全社会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2从理念先行到学科渗透
“在互联网改变人类生存形态的时候,当创新出现迭代现象的时候,教育该怎么做?我感觉到创新是迫在眉睫。”刘根平认为,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要从基础教育做起,当创新出现迭代现象的时候,教育和环境就要发现孩子的能力与潜质并有方向地培养。
为此,《南山区教育质量攻坚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8年)》中便提出“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创新优秀人才培养制度”。同时,在南山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创新升级南山课程改革。
在理念先行的指导下,南山区开始在所有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通过无处不在的创新进入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例如,将创新教育融入区科技节、创新实验室、优秀科技社团、好课程、STEM课程开发、四点半活动、机器人大赛等项目活动中,实现全员参与。
2018年,南山开始在全区试行《南山区中小学学业质量评价指引》,在研制出的南山区中小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下,于每年年底发布年度评价报告,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学习、作业评价等内容。为促进学校、教师全面关注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是制定了《南山区小学科探究实践及个性化素质表现评价指引》。
在评价中多元化激励学生创新实践,这些从“小院士”历年来的发明变化中可见一斑。从原先的小型机器人改造、蛋壳无损摇蛋器到如今的防霾防雨窗户、失聪者的闹铃、轻薄柔性VR眼镜等解决社会问题的创造,南山学子开始通过自己的创新成果服务他人、便利社会。
3实现创新学习与实践全覆盖
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余耀贤介绍,针对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南山还提出《南山区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发展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要充分利用区内高科技企业云集、科研院所集中的特点,整合社会资源,重点打造“六个一”工程,即,100个创新实验室、100个科技创新教育项目、100门科技创新课程、100个科技创新课题、100位科技创新教育导师、100名南山少年创新院小院士。
因此,在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下,南山开始依托高新技术企业、科普基地等逐渐建设学生实践基地。截至目前,已经与大疆科技、柴火创客、深圳大学等15家企业、高校深度合作,开展机器人搭建与编程、生命科学基因遗传、3D打印、水土保持科技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外创新环境。
与此同时,多渠道丰富创新教育内涵。通过智库专家进课堂,孵化学生创新萌芽,如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依托人才优势,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博士老师,开设博士课堂实现课程创新,全面实施科普课程,同时设置相关科学实验室,让科学教育真正融入中小学课堂。
2014年11月,由南山区教育局、共青团南山区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三方联合打造的“深圳市南山少年创新院”,作为基础教育首次走进高交会的代表,在高交会上揭牌成立。这意味着南山创新教育全覆盖取得阶段性成果,其目的就在于整合三方教育、文化、科技、智力、技术和服务优势,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对接和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并以此引领和提升全区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
多年来,南山少年创新院积极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圈,截至今年11月,南山少年创新院已经挂牌43所分院学校,建设了60个创新实验室,建立了100多个学生科技社团,开发实施了150多个创新教育项目,陆续产生了一批实质性项目。少年创新院走出的两位“小院士”发明的防倒水杯与智能书包就已经被两家公司看重,开始量产上市营销了。
作为南山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可以说南山少年创新院以自成一套的体系担当着南山区区域创新教育的核心引擎作用,更是承载了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孵化地的使命。
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表示,创新的本质是超越现实。创新教育是唤醒年轻一代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不断构建未来的过程。其中,质疑探究、自我反省、挑战已知、改造环境,坚毅执着、合作分享等都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关键素养。南山教育遵循创新教育规律,整体谋划,分层推进,项目导向,持续发力,呈现出创新教育的良好生态。南山创建“世界一流教育”的梦想正不断地照进现实!
解码南山区域创新教育的核心引擎
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时代背景下,南山将“南山少年创新院”作为区域创新教育的核心引擎,提出一个“打造世界级的中小学创新教育品牌”的目标,以及“聚能环计划”“辐射圈计划”“小院士计划”“启明星计划”“创新实验室计划”“创客经理计划”为主的发展“一加六”计划,并指出要在新阶段努力构建“创造一流、引领潮流”的南山创新教育体系。
整合优质资源,辐射全区科技创新教育
作为南山少年创新院“一加六”计划首项,“聚能环计划”旨在整合区域创新教育资源,将教育、科技、智力、文化、经济资源进行深度融合,持续推进“院士进校园”“智库进校园”“博士课堂”等项目,让学生与世界级大师面对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同时,“聚能环计划”不断深化学生实践基地建设,精选南山、深圳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第三批南山区中小学生实践基地,深化学生实践基地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建立校外智库,并充分发挥已有实践基地科技助推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创新教育技术水平。
该计划强调充分落实“三衔接”,即做好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阶段的创新教育衔接工作,加强高中阶段的创新教育。结合高考改革、自主招生标准,以学生社团、创新项目等形式加大创新教育在南山区高中学校的开展,让区内每所高中学校至少与一家南山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创新教育技术合作关系。
而“辐射圈计划”则以建设分院学校落实创新教育为主要内容,力图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分院学校。据介绍,南山少年创新院在已有分院学校的基础上,建设南山区创新教育精品学校、种子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创新项目、社团活动、对外交流等方式积极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学校。
此外,在“辐射圈计划”中,南山还以项目式学习方式在区域内统筹推进六大方面的STEAM课程实施。这些课程突破传统课程界限,面向更具综合性的领域和现实生活,突出培养科学、工程、技术、艺术、数学以及人文及创新等方面综合素养。
如南山区教育局与商汤科技在南山区华侨城中学建设人工智能数据处理中心,联合华东师范大学、优必选机器人公司开发人工智能课程。与中国教科院合作,在白芒小学、海滨实验小学开展“益智课堂与思考力培养实践研究”,开设以“玩、解、思、融”及“变、练、推、优、研”为基础的创新思维课程等。
值得一提的是,“发展学生创新社团,优化创新教育项目”同样是“辐射圈计划”中的一大重要举措,在该举措下,已经孵化出了众多优秀校园社团及优秀创新教育项目。
如南油小学将更多的社会资源融入学校课程:充分利用好深圳博物馆、美术馆、音乐馆、图书馆等文化艺术场馆的资源,让学生“走出去”,到博物馆等文化场馆现场参观学习;同时把社会场馆的优质课程“请进来”,成为“四点半活动”的一部分。
又如育オ四小多种形式的STEAM项目学习,以利用未来教室、工作坊、整合课、推位展、家长会等形式开展项目学习活动。该校的《火箭》STEAM课程,是科学老师联合数学、信息美术、语文等学科教师合作完成的一个学习项目。项目通过AR应用、3D建模、云平台、测距仪、木工设团、激光切割、时间笔记、现场操作等环节,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对于当前最热门的人工智能课程,南山区更是早有布局。支持育オ四小、鼎太小学、太子湾学校、华侨城中学等学校率先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并自主开发人工智能教材。
发展创新素养,率先布局小院士计划
在“一加六”计划中,“小院士计划”成为展示南山少年创新学院成果最直观的一项。
自2016年以来,南山少年创新院已累计向全区中小学生开设了45门创新课程。未来,将继续开设创新思维、智能编程、创意搭建等课程,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好小院士后备军的培养。
而在不断推进中,计划在南山的中小学校形成一批优质课题,目前,已有西丽小学吴思颖的《华南植物组培》课题,以及2017年南山区小学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共享单车乱停放的治理》等优秀课题,其中,《华南植物组培》获2017年世界植物学大会金奖,《共享单车乱停放的治理》提出的解決方案在2018年3月被摩拜单车采纳。
在“小院士计划”中,孵化的专利为每年评选“南山小院士”中分量十足的一项,该内容希望学生能够创造出更多具有社会价值的作品。如2016年,西丽小学陈颖同学的作品《磁悬浮地震仪》、2017年华侨城小学高云路同学的作品《眼肌力检测仪》以及2018年南山区华侨城中学学生赵一鸣、王羲川的作品《基于手势控制的智能汽车》等。
强化教师队伍,打造创新教育摇篮
为打造一支高水准的科创教师队伍,南山还启动“启明星计划”,将在问题导向的项目开发中推进精英教师团队成型。
目前,南山教师创新教育项目与区域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深度融合,支持深圳建设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同时,教师会带领学生深入体察深圳发展、深圳民生,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协助深圳市、区政府职能部门解决社会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师资培训上,南山计划引入更多企业技术人员进行高新技术通识培训,引进管理咨询公司的工程管理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水平,并通过实战锻炼,促进师资成长。同时,为充分调动教师建设世界级品牌的积极性,南山区支持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的课题、成果申报,参加各类创新大赛。这其中,以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广东省中小学创客大赛、深圳市优秀科技社团、深圳市创客实践室等为重点支持项目。
与此同时,南山还推出“创新实验室计划”,通过创新实验室建设,营造校园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创新的青少年人オ、创新的教育骨干教师及相应成果。按照“六个ー百”建设目标,持续推进创新课题、项目、课程、师资、学生和实验室的建设,探索新时代创新教育模式,打造南山科技创新教育特色。
为丰富学生创新职业体验,南山提出“创客经理计划”,计划持续开展科技节、少年创客答辩会、创客节等活动,为师生提供创新教育成果展示平台,培育校园创新文化。
新闻推荐
南山半程马拉松赛本周日举行交警将在相关路段采取交通管理及服务措施,建议市民绿色出行
羊城晚报讯记者宋王群、通讯员刘明报道:11月24日8时至11时30分,2019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赛将在南山区深圳湾体育中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