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企业选择落户在何处,看的是什么?今年以来,坪山产业加速聚集,大批优质企业、高端创新平台不断落户坪山,原因是什么?笔者通过采访众多落户坪山的企业,产业空间充足、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因素。
产业空间
已释放连片产业空间2.5平方公里
产业空间不足,正成为深圳发展高位爬坡最主要的困境之一。坪山空间资源丰富的特性,有着“一张白纸好作画”的显著优势。
据了解,坪山辖区总面积约168平方公里,其中作为深圳高新区“两核”之一的坪山高新区,总面积51.6平方公里,占全市高新区总面积(159.48平方公里)近三分之一,是深圳高新区面积中最大的核心园区。
“已经打造了创新广场、生物医药加速器等高品质产业载体,有条件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重大项目落地提供坚实空间保障。”坪山区投资推广署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目前已建成的高品质产业载体外,更应该看到未来坪山在产业空间上的巨大优势,今年以来,坪山实施土地整备“大兵团”作战,强力推进空间拓展,目前已释放较大面积连片产业空间2.5平方公里,正全力开展高新南、高新北两个片区土地整备攻坚战。
与此同时,坪山积极发挥“以地招商”效力撬动关键要素聚集,在近期深圳面向全球推介35块产业用地中集中推出4块产业用地(包括高新北、高新南、聚龙山和龙田片区),总面积达3.96平方公里,其中位于高新北、高新南两个片区的都是1平方公里以上的产业用地,将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集中发力,加快形成出让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招商新态势,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政策扶持
瞄准关键领域打出产业创新政策组合拳
今年,坪山高新区被明确为深圳国家高新园区两大“核心园区”之一,创新发展格局日益凸显。为给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结合坪山实际和企业需求,坪山打出了产业创新政策“组合拳”,出台了“实体经济20条”等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倾斜的扶持政策。
笔者发现,在打出了产业创新政策“组合拳”过程中,坪山瞄准关键领域,通过聚焦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形成了科技创新“1+4”政策体系(“1”即《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4”即《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推进孵化器建设的实施意见》《新型研发机构遴选和资助办法》)等一系列支撑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政策。
创新政策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例如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方面,通过出台《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其配套文件,坪山推动科技和金融融合发展,打造了“金融机构、金融支持服务机构”+“科技金融政策”的“2+1”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推动成立坪山区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设立红土基金等7支科技产业基金,认缴总规模达到35.71亿元,已投资项目66个,实际投资23.76亿元,带动19个优质项目落户坪山。
新闻推荐
本报讯(深圳侨报记者吕晓春)12月14日,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等联合开展的第三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