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科技园片区。
深圳晚报讯(记者 曾贤平)2020年是南山区建区30周年。近年来,南山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区(县)第三、全省第一,跑出加速度,彰显高质量。近日,南山区举办经济高质量发展媒体座谈会,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南方日报、深圳报业集团等省、市媒体围绕南山区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举措进行了深入采访,探究一座城区蓬勃发展强劲动力的成因。南山区委书记王强用丰富生动的语言解读南山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基因。
建区30年成绩斐然
“南山区是中国整个改革开放历程的见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南山区是一座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强的城区。王强介绍,南山区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与时代浪潮同频共振。
改革开放前,南山区经济结构为农业和渔业。建区30年,南山区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工业区的探路、高新区的蜕变,到中心区的引领,再到今天追梦“双区”。GDP从1990年建区时的78亿元发展到2018年的5018亿元,增长超过63倍,人均GDP接近5.2万美元,每平方公里税收超过8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71%,与以色列等创新型国家相当。
从30年的发展来看,南山区的GDP总量、人均GDP、财政收入都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产业结构也在不断更新迭代。南山区从最早的深圳市产业配套区、轻污染工业区和能源基地,到2000年后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教育科研“四大基地”,再到现在的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我们始终以前瞻的城区定位引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走出一条越来越宽广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王强自豪地表示,南山区的经济结构稳健,产业结构更为现代化,没有落后产业。
“南山区的发展不靠房地产,主要依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佐证。”特别是近几年来,南山区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总部经济”双轮驱动战略,推动经济发展向更高质量时代迈进,聚焦“一轴一带”战略布局,实施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打造西丽高铁新城和建设滨海总部经济带三大战略工程,为南山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南山区高质量发展的底气还来自于南山区的企业和企业家。王强介绍,南山区拥有163家上市公司,数量仅次于北京海淀区。“如果以省为单位进行排名比较,南山区可以排第八,今年深圳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中,南山区数量也是最多的。”
站在新时代再出发再创业
当前,深圳面对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南山区站在了新时代再出发再创业的新起点上,如何描绘好未来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王强表示,南山区将持续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总部经济”双轮驱动战略,实施“三大战略工程”。
针对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的《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南山区将突出10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加快规划建设西丽高铁新城;部省市共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开展“引企入教”改革,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验区;支持鹏城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实验室等高端科研平台做大做强,打造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际游轮游艇旅游自由港建设,构建特色游轮产业链和海上旅游发展创新体系,举办中国游轮发展大会暨国际邮轮博览会;高标准建设深圳歌剧院、深圳创意设计馆等新十大文化设施;加快海上世界、南头古城等“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建设;加快中船重工研究院落地建设,建设赤湾海洋产业园;以深圳湾口岸等陆路口岸及邻近区域为核心,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打造具有创新资源集聚辐射枢纽功能的南山区中央智力区。
新闻推荐
深圳晚报讯(记者曾贤平通讯员廖少俊)昨日下午,南山区残联在南山实验剧场举办南山区残疾人2020年“爱给希望一片天”迎新联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