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正在蛇口邮轮中心询问旅客出入境情况。
工作人员登上邮轮后立即开展排查。
扫码看视频
宫正没想到,生平第一次登上大型邮轮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
那天是大年初二,凌晨4点半,下了一夜的大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拍打着海面。宫正搭乘的引航船冒着风浪疾驰两小时后,终于赶上那艘驶向深圳蛇口邮轮母港的“大轮”。在两艘船靠近并行的一刻,站在甲板上的宫正等6人相继压低身体,错开双脚,抓住合适的时机跃过翻滚的海面,跳上比引航船还高出一截的轮船物资进出口,吃力地爬上了这艘“庞然大物”。
漆黑的夜空下,这艘名叫歌诗达·威尼斯号的邮轮始终平稳地行进,全船灯火通明。宫正心里清楚,接下来的时间里,这艘载有6000多名乘客和船员的邮轮将成为一个充满未知的“战场”,一场随时可能遭遇新型冠状病毒的“防疫战”将在这里打响。
不寻常的到港通知
1月23日,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不断蔓延的形势下,武汉宣布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这天是年廿九,许多人都已做好回家过年的准备。但随着武汉“封城”消息的传出,不少人回程计划不得不临时搁浅。“很快就传到我们这边,防控疫情有了新的形势和工作要求。”宫正说,在接到消息后,他立即联系上家人取消了回家探亲的计划,与此同时,他也动员所在科室的同事放弃休假留在深圳。
43岁的宫正是蛇口海关旅检三科科长。不同于其他陆路口岸,这是一个位处码头监管一线的工作岗位。往年春节,科室基本能实现“科内轮休”,但今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发生,全部科室人员自年廿九起便进入随时待命的在岗状态。
年三十,旅检科长们所在的邮轮旅检微信群收到了一条邮轮到港的情况通知。宫正说,每天有邮轮到港的新情况时,群里就会发布一份旅客进出境情况表。但当时,这份情况表还附着一条400多位湖北籍旅客在船上的信息。
宫正算了算时间,邮轮到港的时间是年初二早上。按照以往邮轮靠港的放客情况——早上6点左右靠港,8点左右开始放客,大约3小时就能全部放完,所以最迟也就到中班会接到这批旅客,而那天,他所在科室的值班时间恰是晚班。
对“未知”的担忧
这艘载有400多位湖北籍旅客的抵深邮轮名叫歌诗达·威尼斯号。按照计划,邮轮于1月21日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出发赴越南进行六天五夜往返航程,原定于1月26日到达深圳蛇口母港。船上有4973名旅客、1249名船员,其中疫情发生地旅客414名。“根据当时情况,在湖北尤其是武汉有过去10多天逗留史的人员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宫正预感这会是一项棘手的任务,当即提出了协助的请求。
大年初二零点15分,一通电话打破了家里的沉寂。接过电话的宫正立即动身,前往蛇口邮轮中心。临出门时,他轻声嘱咐13岁的儿子,照顾好身体不适的妈妈。那天夜晚下着大雨,深圳的气温一夜之间降到10℃左右。宫正身穿制服,首先抵达蛇口邮轮中心准备物资,随后与同事一起前往码头跟其他成员会合。
根据分管关长的指示,这天凌晨,宫正必须在凌晨2点30分之前赶到蛇口货运码头,率领从海关各科室抽调的5名工作人员,带上物资乘坐引航船,追赶上正在向深圳蛇口邮轮母港靠近的“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并在行驶当中登上轮船,开展检验检疫工作。
在那一刻,令宫正担忧的不仅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还有对船上实际情况的未知。他从船代那里得知,由于公海没有信号,邮轮的动态主要通过卫星以邮件的形式发送,这使岸上人员掌握到的信息难免滞后。
“我们是6个人,6个人就是6条生命、6个家庭。”宫正说,工作组成员都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在半夜冒雨以跳船的方式登上邮轮紧急开展工作,这在深圳海关历史工作中极为少见。“但那时候也没太多时间想这些,都在脑子里一扫而过,大部分时间就想着这任务要怎么完成。”宫正明白,这次行动不仅是对船上的6000多名人员、更是对这座城市市民的守护。
逐一审核6000多份健康申报表
凌晨2点40分,宫正和队员带上物资,登上一艘引航船。他们在船上进行第一次全员会议,宫正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可能会存在的危险和工作任务给每个人进行了初步分工。会议很快结束,因为宫正清楚,接下来迎接他们的将是一场“硬仗”,他们必须养精蓄锐。
但是,瓢泼了一夜的风雨并没有给他们多少休息的机会。在汹涌的大海上,引航船此起彼伏地颠簸,“航行两个多小时里,有的船员吐得一塌糊涂”。凌晨4点30分左右,宫正透过船舱玻璃远远看见了那艘安静地行驶在大海上的“庞然大物”——“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
“天还没亮,在海上看着大邮轮,全船灯火通明。但是,不知道登船以后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宫正说,人不能打没准备的仗,但在当时,对轮船实际情况并不了解的他,心里确实没底。
在全船旅客睡得正香的时候,宫正搭乘的引航船奋力追赶邮轮,在靠近并行的一刻,便出现了文章开头跳船的一幕。登上邮轮的宫正立即更换防护服,戴上防护装备,首先与同去开展卫生检查工作的深圳市疾控中心小组对接,一同了解轮船的实际情况。宫正根据过往经验,在了解船舱的布局后,决定改造出一片防区作为海关人员审核工作的驻地。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把船上4973名旅客和1249名船员的健康申报表情况梳理出来,从中发现可能存在健康问题的人员。”宫正说,由于这艘邮轮的特殊性,他们把入境健康申报工作前置,表格提前一天分发给船上乘客填写。登上邮轮后,他们要把收回的6000多份申报表逐一审核,再把存在健康问题的人员名单交给疾控中心,由他们完成接下来的测量体温、下船安排等工作。
设防区、点数、审核、筛查、测体温……深圳海关和市疾控中心工作组用了大约6个小时,完成检查工作。其间筛查出13例重点关注对象,其中4例是发热病例,均为女性,其中包括3名儿童;早前邮轮公司申报有9人在船上曾经出现发热,登船的专业人员现场测量其体温,发现9人体温已正常。专业人员随后对4例发热病例和9例曾发热病例进行采样,并立即将13份样本送至深圳市疾控中心和南山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另外,根据6000多份健康申报表和排查,船上4973名游客中,有疫情发生地旅游史、居住史和接触史的人员为148人,这148名旅客按规定进行医学观察。
“终于可以回家了”
完成任务下船之后,宫正第一时间给家里回了个电话,便在办公室里睡下,“其实也是给自己一个自我隔离”。跟许多人一样,宫正也在等待那13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下午5点半,宫正开始了旅检三科的当班时间。在这过程中,宫正得知13份送检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他心里悬着的一个大石头终于落地,“终于可以回家了”。
接下来的日子,宫正的忙碌还在持续。随着疫情的蔓延以及春运返程高峰的到来,宫正每天都要奔波于执勤岗位和各种会议之间,作为防疫战场的一线人员,宫正需要根据最新的疫情形势,不断部署新的工作。“从年初一到年初五,我就睡了10小时左右。”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宫正戴着口罩,两眼依然透着疲惫。
2020年的春节,对于许多人来说不同寻常。在宫正看来,这个春节是忙碌的,特别疲劳,但又同时感受到责任在肩。“尤其我们是一线科长,我得先挺住,我得站在最前沿。我在会上也定了标准,我们科长首先上,其次是党员上,接着是青年先锋队上,最后实在不行,大家一起上,没得讨价还价。”令宫正欣慰的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中,没有一人抱怨和退缩。
“还没来得及慢慢回想,但是一停下脚步回头去看,心里特别为大伙感动。”口罩背后,宫正露出了笑容。
相关新闻
邮轮上148名旅客已全部解除隔离
据悉,1月26日搭乘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抵深且因有武汉旅游史、居住史和接触史而集中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的148名乘客,从2月2日开始陆续解除医学观察。
据了解,这148名留观乘客全部入住蛇口街道的维也纳酒店。入住后,南山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后续工作,对他们的旅居史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每位乘客的留观时间。截至2月3日,131人解除医学观察,因故晚登船的17名旅客也于2月4日上午离开。
晶报记者 陈雯莉/文 李灿彬/图、视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程玉珂通讯员徐鹍)1月7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与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举行仪式,签署合作备忘录,移交控制平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