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雄鹏 通讯员 孟磊
身患带状疱疹疼痛难忍,他无暇顾及,连续一个多月奋战在防疫一线。住宅小区检疫点、城中村封闭围合处、商场超市货架旁、居家观察对象楼栋下……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在各个角落经常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就是坪山区马峦街道党工委书记——商澎涛。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多年军旅生涯铸就的坚韧性格,让商澎涛立即投入到忘我的工作当中,他每天都在上演“速度与激情”,和病毒赛跑,与疫情搏斗,带领全街道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下沉一线,探索完善“123456”防疫工作法,构筑起一张从街道到居民小组,从社区小区到工厂工地的联防联控立体网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党建引领 率先实行“全围合”
“疫情防控,是丰富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实践的一个练兵场。” 商澎涛告诉记者,“123456”防疫工作法中的“1”,就是坚持党建引领,这是一直以来街道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原动力,也是强化防疫防控的最大“法宝”。在疫情发生之初,马峦街道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临时党总支,下设42个临时党支部,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充分动员各级力量积极参与,打好新时代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在商澎涛办公室的显要位置,摆放着一张街道全域实行网格化全围合管理的公示图,而在辖区各个城中村与居民小区门口,也都张贴着一张防疫公示图,标注着居家观察人员、党员联系方式等信息。可别小看这“两张公示图”,当中凝聚着马峦街道上下的诸多心血与努力。
大年初一,马峦街道在全市率先对城中村进行物理“全围合”,无论是插花地、三不管地带,还是犬牙交错的居民自建楼房,商澎涛调动一切资源,克服种种困难,并每日前往现场督查弥补疏漏,短短几天就用挡板建成了一座“长城”,将辖区所有住宅纳入了42个封闭围合区,严格实行防控措施,确保不漏一人,不漏一车。
“三人工作组”制度也在马峦街道得到了充分落实与优化,社区、社康、民警3人不仅要对重点疫区返深人员进行上门核查,还会对居家观察人员提供温情服务,保障其生活物资,并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消毒、集中处理。
全面发动 包社包居包户包人
依托党员楼栋长、妇女委员会、应急小分队、新闻发言人等四股力量,坪山金地朗悦小区形成了联防联控全民参与的生动局面。
这也正是马峦街道“四包防控机制”成效明显的一个缩影。商澎涛表示,为确保防疫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街道实行处级干部包一个社区,科级骨干全天候包干居民小组、花园小区,居民小组干部包干所有居家观察对象,物业主任、党员志愿者等包干所有疫情发生地返深人员,确保实现“包社包居(楼)包户包人”,筑牢抗“疫”的“铜墙铁壁”。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关键之一是做好排查。” 商澎涛凭借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率先在全街道推行网格基础排查、交通防疫检查点检查、自主申报、物业及群众监督、大数据分析“五位一体”排查体系。
为了做好防疫宣传,马峦街道采取全面、立体、综合、多元方式,确保覆盖到每一个居民小组、每一个住宅小区、每一个经营场所、每一栋楼宇、每一个微信群、每一个居民“六个全覆盖”。
在采访中,商澎涛对各种工作数据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对各种工作思路侃侃而谈,但对自己多日坚守防疫一线的付出却只字不提。“在群众最危急、最需要帮助的时刻,不辞辛苦,不计得失,是一个党员的基本职责与担当。” 商澎涛说。
新闻推荐
坪山街道慰问居家隔离户。深圳侨报通讯员黄天养摄设疫情防控卡点监测来往人员体温。深圳侨报通讯员黄岸好摄坪山街道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