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远程充当“临时家长”
羊城晚报讯记者林园、通讯员邓雪婷摄影报道:想方设法为困难学生购买平板或手机,解决学生缺乏学习终端问题;老师当起学生的“临时家长”,开展“一对一”的远程辅导;关注战疫一线医务工作者子女,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原有的工作与生活节奏。2月17日至今,盐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空中课堂”已经平稳运行了一个月。
盐田高级中学高一17班的学生小余,其父亲是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门诊质控医生,母亲也是该医院的护士。两位家长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一直坚守在战疫前线,小余平时和爷爷两人在家。“空中课堂”开始后,其父母根本没空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心里着急不已。“空中课堂”开启后,学校在盐田教育局的指导下,及时要求班主任排查上报班级战疫一线职工家庭的学生名单,小余也引起了学校的重点关注。高一年级主任沈芳淼和级长陶兴国及时与小余通了电话,让他不要有焦虑恐慌心理。心理老师和科任老师对小余的情况十分关注,想方设法疏解他的心理压力。
班主任罗爱莲更是充当“临时家长”,每天“一对一”过问小余的作业和上课情况,负起了远程监督学习的责任。罗爱莲还建立了线上考勤管理制度,让12位值日家长轮流关注学生线上考勤。如网课点名没到,值日家长则打电话提醒学生在线上课。该制度实行一个月以来,效果明显。“有时候学生可能会忘记上课时间安排,多亏了线上考勤管理制度,这让不能在家监督孩子上课的家长放心多了。”小余的妈妈在与罗爱莲的微信交流中表示。
田东小学六2班小邹的爸爸则是这场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的“逆行者”,他参加了雷神山医院的建设。班主任刘小苑了解到小邹的特殊情况后,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从居家防疫、健康生活的温馨提示,到网络学习、体育锻炼的日常打卡,事无巨细地关心着她,还经常在电话里鼓励小邹,关心她的点滴进步。“现在生活方便吗?”“网络学习能不能跟得上?有问题要及时跟老师反映。”疫情防控期间,刘小苑经常给身在湖北老家的学生小邹打电话问候,小邹一有课业疑问也及时打电话向刘小苑咨询。
新闻推荐
“海上看盐田”观光航线于昨日复航,位于深圳市盐田渔港金色海岸码头的一艘“金色海岸8号”游船缓缓离港,载着二十余名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