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颜庆雄
引子:
深圳市罗湖区计划在4月至6月直接向居民发放3000万元消费券,江苏南京向居民发放3.18亿元消费券,浙江绍兴向市场投放约1.8亿元消费券……为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造成的冲击、提振居民消费信心,近期,全国多地陆续以电子券等形式向居民发放总额不等的消费券,激起了各地网友摇券、晒券、评券的热情。消费券能不能让消费迅速“回血”、能不能有效激发消费潜力、能不能让居民有真切的获得感?本期思与辨就该问题进行讨论。
■ 主持人:王 玥
■ 嘉 宾:匡贤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经济研究所所长)
左德起(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
和静钧(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消费券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
主持人:消费券能否让消费迅速“回血”?
左德起:消费券对于短期内提振居民消费、促进消费增长具有积极作用,能让消费迅速“回血”。其一,消费券在特定期限内用于特定领域的消费,可以短期内刺激居民消费,从而在短期内提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其二,居民消费的扩大可以带来放大的经济增长效应,居民消费的增加带动生产增加,生产增加带动收入增加,收入增加又带动消费增加,重新形成消费回补的良性循环,消化疫情期间的剩余产能,实现生产和流通环节资金的回笼。但是,消费券只能解燃眉之急,并非长久之计。消费券虽然能够让消费迅速“回血”,但其作用是短期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居民的收入情况和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
匡贤明: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直接冲击了社会生产,而且直接冲击了社会消费。在防控疫情进程中,需要人员隔离,使得大量消费、尤其是接触式的服务型消费受到严重冲击。在特殊情况下,能否让消费迅速恢复,成为决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当然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复工复产进度以及复能进度。但最直接的是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弥补消费者因有效工作时间不足导致的收入下降。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消费券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
和静钧:消费券有多种形式,不是所有的消费券都能刺激全社会的消费。如商家发放的消费券,是一种促消活动,是变相的价格竞争行为。政府发行的消费券,同样受其公共政策选择的制约,能发挥什么作用,还得看其政策目的,以及当时经济状况。作为实现经济政策的工具之一,若其政策目的定位于刺激经济,提振社会消费水平,拉动区域经济活动,这类消费券政策能在短时期内达到消费迅速上升的效果。今年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此时作为“救市”措施之一,地方政府推出消费券,是一项很合理的施政行为。
消费券发给消费倾向度高的消费者能够发挥最大效用
主持人:消费券发多少、怎么发才更合理?
匡贤明:消费券的发放应该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额度向消费倾向高的消费者适度倾斜。一方面,统计数据表明,消费倾向度高的消费者,大都是低收入者,消费券发给这些消费者能够发挥最大效用;另一方面,低收入者抗风险能力比中高收入者低,消费券发放有助于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同时,这也能够体现出公平原则,相当于通过财政途径“以富济贫”。对于消费券的额度,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财力,不一定做强制规定。但总体上可以参考全国贫困线标准以家庭为单位发放。
和静钧:作为实现经济政策的工具,消费券所扮演的角色,往往由其金额和受益群体的普惠性所决定。金额过少,即便普惠度很大,所起的作用也不会明显,“毛毛雨”现象注定不会引发消费领域的“暴风雨”效应。金额过大,则会自然影响到普惠度,也一样起不到刺激经济、提振消费的作用,会人为造成社会不公,引发次生社会问题。地方政府在进行决策之时,要做好全面权衡,从地方财政实际能力出发,因地制宜制订政策,不可盲目跟风,否则不仅耗损了财政,还收不到应有效果。一般而言,从我国当前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上看,人均50元左右,应是政策措施起作用的参考线。
左德起:消费券不能盲目地大规模发放,要基于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落实,并配以长期政策的实施。疫情防控期间,餐饮、住宿、旅游、交通运输业的损失较大,可以多发行旅游消费券。旅游消费券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会比购物消费券更加显著,因为旅游消费券的发放和使用不仅促进了旅游产业收入的直接增加,还可以拉动交通运输业、餐饮业、住宿等相关行业的消费增长。而购物消费券的购买对象比较适宜的是手机、家电等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而不是日常生活必需品等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对于日常的生活用品,该类商品处于社会消费产业链末端,短期社会需求稳定,前向后向产业关联度均不大。
中长期消费取决于收入,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复工复产,使劳动者获得稳定的收入
主持人:短期内,消费券促进消费效果立竿见影,长期应该如何提振经济呢?
和静钧:即便消费券在促进消费上效果明显,消费券政策仅仅只是公共政策工具箱中的临时政策和短期现象而已,发行过频,往往会形成“路径依赖”,反而制约了居民的消费欲望。所以,这提示了政策决策者们从敢用这一政策工具向慎用进行态度转变,从追求短期效果,向取得长期目标的方向努力。除非是特殊时期或特别政策调整,这类“救市”政策应向长期目标靠拢。如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除此之外,从消费端向供应端转移,扶持中小企业,出台优惠金融政策,如提供贴息或无息贷款。还可以从财税政策上着力,如减税降费直至免税直补上着力。多种措施或政策组合包的出台,将会实现长期效应。
左德起:消费券在短期内能够促进居民消费,长期则需结合生产和消费两方面提振经济。其一,继续有序复工复产,推动产能的恢复与产品的供给,以供给侧的复苏来配合需求侧的消费提振。且复工复产能让企业恢复盈利能力,让居民回到工作岗位、恢复稳定的收入能力。其二,降税减费,减轻企业的负担,让企业在特殊时期先“活下来”,如免缴或者缓缴社保和公积金。其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特别是在医疗、住房、教育方面为居民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弥补因疫情影响而导致的居民收入减少。
匡贤明:中长期消费取决于收入,这是基本规律。消费券可以短期刺激消费,但财政不可能长期支撑。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复工复产,加快复业进程,使劳动者能够获得稳定的劳动收入。当然,如果疫情全球化、长期化蔓延,则需要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范式化调整。比如,把基本收入政策作为财政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在这方面,需要提前做出前瞻性的研究和分析。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王森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复,深圳市民的“补偿性消费”逐渐升温。在深圳市商务局的指导下,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