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冯庆)日前,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局长马晓东做客“罗湖双周发布”,作了《解码“住有所居 住有宜居”的罗湖实践》发布,解答了市民关注的住房方面问题。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罗湖区在住房建设和物业管理领域多项举措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努力推动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转变。
“住有所居”方面,近年来,罗湖积极探索土地资源紧缺约束下建设筹集住房新路,实施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开工和筹集五年计划,破解老城区保障性安居工程供应困境。将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作为筹集住房的重要途径,为罗湖房源提供增量。推行公租房差异化分配模式,为实现辖区居民“住有所居”目标打开新局面。通过政企合作、城市更新配建、“住房+补贴”双重保障、异地购买或租赁,多渠道保障“住有所居”。罗湖还在全市率先确定城市更新项目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规范,明确了住建部门、人才住房专营机构等各方职责,避免各部门相互推诿、扯皮,办事更流畅高效。
“住有宜居”方面,罗湖优化住房环境与公共配套设施、坚持“绿色环保”理念,在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改项目率先开展宜居示范社区试点建设,并在全市率先推出“透明物管”,让业主获得信息透明、业委会运作透明、物业企业服务透明、行政监管聚焦透明;先行先试上线运行“罗湖物管”数字平台,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和企业同步联管联动,有效解决物业监管、物业服务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等问题,及时化解物管领域的矛盾纠纷。罗湖还在全国率先探索“互联网+物业公益法律服务”,搭建了物业管理公益法律平台,建立24小时“不落幕”的物业服务纠纷法律调解平台。
新闻推荐
交通运输部印发管理办法,车内进食、手机外放上了“黑名单”市民点赞新规,建议完善处罚细则
新规规定,严禁携带动物(导盲犬、军警犬除外)进站乘车。因电子产品声音外放或大声喧哗等行为,在地铁里引发纠纷的情况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