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家长多带着孩子一起运动 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摄
羊城晚报记者王俊
“以前跳绳300个,现在跳100个就大喘气!”“好不容易走到户外动一动,结果就挂彩了!”记者4月20日从深圳市慢病中心获悉,抗“疫”期间近三个月的“宅”家生活,让不少深圳孩子“长了膘”,体能却一跌再跌。深圳市慢病中心专家建议,宅家也要吃动平衡,适量运动才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
深圳家长马小姐最近十分为儿子的体能下降担心。这两天学校开始要求孩子们每天跳绳,上学期儿子还能一次跳300下,谁想到停了近三个月后再试,儿子竟然跳100下就气喘吁吁不肯继续了。
“根据调查,不少深圳孩子宅家期间的确出现了营养过剩、作息不规律、缺乏身体活动等常见的不健康行为。”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业务管理科主任、深圳市校园营养健康管理专家组组长熊静帆指出,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预防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健康体魄是根本,这些都离不开合理营养、适量运动和愉悦心情。
其中,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熊静帆介绍,WHO建议5-17岁儿童青少年运动,每天至少累计60分钟中高强度体育运动,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协调灵敏训练等,必要时可针对预防近视、肥胖、驼背、脊柱侧弯等增加一些针对性的训练。
孩子“懒得动”或“不会动”有原因
如何有效督促孩子锻炼也让不少家长苦恼。“孩子运动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家有小学生的杨小姐经常鼓励儿子运动,可小孩今天跑一跑,明天就吵着要休息。
熊静帆指出,孩子“懒得动”或“不会动”是有原因的。据调查,儿童青少年不爱运动的首位原因是怕累、怕吃苦,占比55.8%。不少孩子宁愿在家一动不动,都不愿意运动一会儿,久而久之,越不动越怕累。其次,有36.9%的受访者没有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认为没有必要的青少年占24.6%。
福田区天健小学体育老师向超介绍,适合青少年的单人或者亲子运动技能包括卷腹、抓老鼠、卷腹传球、击掌俯卧撑等。值得一提的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比如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主动带孩子亲密拥抱大自然,营造良好的家庭运动氛围。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朱翠凤则从营养角度给出建议,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同时应搭配相应的营养保健方法,如运动后需补充维生素或矿物质,少量多次补充水分等。
制图/湛晓茸
新闻推荐
2800套住房将棚改 华富北片区启动意愿征集项目占地约14.7公顷,已基本完成业主信息采集
项目占地约14.7公顷,已基本完成业主信息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