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雄鹏
创新,是一个城区发展的最强动力,而文化,则是一个城区形象的最美风景。
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坪山,给这座蒸蒸日上、热气腾腾的城区,铸就了独特气质,凝聚起精神内涵。这种气质和内涵,同样深深根植于坪山文化发展的血脉与肌体之中,并在拼搏和实干中不断生根发芽——按照“正而新、小而精、特而亮、惠而美”的文化发展线路,坪山文化聚落、坪山城市书房、坪山文化智库等文化地标与人文品牌,犹如明珠结串,节节生辉,成为“创新坪山”跨越奋进新征程中的耀眼标识,成为“创新坪山”蓝图变为现实的又一发展成果。
三余年时光,弹指一挥间,一道道文化风景翩然而至,一幅幅文化画卷徐徐舒展。如今的坪山,俨然已成为一座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品质之城。
■ 坪山文化聚落:
崛起的东部文化新地标
波光潋滟的公园湖畔,位于坪山文化聚落的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等建筑毗邻相望。自陆续开馆一年多来,一个深圳东部新的文化地标正在崛起,并在市民当中生发出“到坪山图书馆去”“到坪山美术馆去”等一个全新的“坪山文化现象”。
一余年时光,何以能崛起一个文化地标?
走进坪山文化聚落,慢慢徜徉、细细品味,答案就会逐渐清晰浮现。坪山这些文化场馆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提供文化服务,更在于名家汇聚、在于品牌活动。
著名文化学者周国平出任坪山图书馆馆长、著名建筑师刘晓都担任坪山美术馆馆长……坪山文化坚持守正创新,实现了“无中生有、一有即优”。
在图书馆开馆之际,坪山就提出致力于把图书馆作为一所“大学”来办,作为一个文化品牌的孵化器和能量源来办,作为一个市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来办,给这个物理上的文化空间赋予了独特的活力与魅力。
如今在坪山,一个人的周末可以被文化“承包”——周五晚,报名参与“坪山夜话”沙龙,聆听名家分享阅读心得及感悟;周六,走进“书话坪山”主题沙龙,在学者的观念碰撞和交流中得到启迪;周日,“大家书房”会客厅则更加精彩,大师们面对面谈文论艺,呈现一场思想盛宴……不少读者已很自然地将坪山图书馆,称之为 “坪山大学”。
文化活动的不断开展,在不经意间,韩少功、葛剑雄、丁学良、朱永新、麦克法兰等30多位各领域专家学者,成为了坪山文化的参与者、传播者。一个个文化品牌也由此深入人心,持续提升着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品位。
坪山美术馆则从开馆之初便思考如何以美为介讲好坪山故事,让美术馆更好地服务公共文化。一年多来,开馆展“未知城市:中国当代建筑装置影像展”、跨年当代艺术大展“共时”,以及“四季学术沙龙”、PAM Kids Studio儿童公教系列等活动,实现了美的流传、拔擢和升华,逐渐形成了自身品牌和特色。
坪山大剧院致力打造一个戏剧文化的综合空间、一个先锋戏剧的原创基地、一个品质引领的文化地标,为居民群众带来香港芭蕾舞团首演剧目新版《天鹅湖》、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等,成为以文化提升坪山创新创业竞争力、吸引力的有力支撑。
“在坪山,公共文化空间已不再局限于单一功能,而是作为创新发展最活跃的细胞,致力撬动城区品质提升。” 有专家表示,坪山不断打造创新的文化空间、创新的文化活动,在这里已然形成了一个文化能量场,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策源地。
■ 坪山城市书房:
打造文化特色新品牌
探索以创新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坪山文化”方案,让优良的自然生态本底和充满活力的多元文化成为创新坪山的应有之义,是该区注重在地性,打造特色文化的坚持做法。
近年来,坪山区采取政府运营、社会运作、共建共享等多种模式,充分利用古旧建筑、工业厂房等空间,构建以图书阅读为核心,兼具艺术展览、沙龙论坛等功能的“坪山城市书房”文化建设品牌,优化基层公共文化供给,打造群众身边有品质有温度的综合性城市文化空间。
截至目前,“坪山城市书房”品牌建设已成遍地开花之势,南中学堂、大万世居、金龟自然、大万明新、文武帝宫等8个城市书房已相继投入使用,为居民群众构建精神家园开辟了一个新阵地,并成为代表坪山文化形象的一张张新名片。
古朴的石匾、斑驳的墙体,外观处处充满历史的厚重感;创意的装潢、琳琅的书籍,内部蕴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坪山城市书房·文武帝宫就是注重因地制宜,探索“文物保护+文化服务/文创空间” 活化利用模式的成功典范,这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建筑“新颜焕发”,成为一个集综合阅读、文化休闲、客家文化收藏与展示为一体的文化空间。
而“坪山城市书房·金龟自然书房”是结合金龟村人文历史悠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域特点,打造以“阅读自然好书,拥抱自然生活”为理念的自然书房,也是国内首家以“自然”为主题的书房,是充分挖掘地域资源,打造独具“坪山气息”的文化代表。
一家家书房,犹如一盏盏灯火,赋予城市力量,不断温润心灵。
■ 坪山文化智库:
激发文化活力乘数效应
坪山区作为一个原特区外地区、工业大区,在2017年成立之初,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专业力量十分匮乏。但另一方面,在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机遇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文化发展的需求却不容坪山等待。
面对压力和挑战,坪山如何破题落笔?
坪山文化智库成立,是坪山开启文化事业新征程迈出的重要一步。近年来,涵盖设计、规划建筑、社科理论、文化学术、艺术创作、文化产业等多个专业和行业领域的38名智库委员,通过“课题、讲坛、项目”三大平台机制,充分发挥自身在文化领域的专业优势,提升文化品质发展的专业性和前瞻性,寻求解决文化发展问题的办法措施,实现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表示,如何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财富,需要超前的眼光与智慧,坪山文化智库的成立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与探索。
文化力量的汇聚,激发出文化活力的乘数效应。
在智库委员的积极推动与参与下, “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中国当代建筑装置影像展”以及“深圳(坪山)博洛尼亚国际插画展”等20多个优质文化项目落地;召开各类专题论证会、论坛等20余场,开展公共艺术融入城市、客家围屋修缮导则等课题研究,全面推动文化高起点、项目化发展,让坪山变得更具活力与魅力。
在创新的引领下,在迈向文化兴区和东部文化新高地的道路上,坪山正展现强劲的自信与自强,迸发出无限活力,阔步迈向新征程。
新闻推荐
近日,坪环社区义工服务队被评为“坪山区2019年度先进义工组织”,该服务队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