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泽柳
陈伟圆
余平品
郑艳
一生中人们总是同时扮演很多角色,对福田区卫生监督所的一批女同胞来说,疫情面前,穿上制服的她们是刚毅的战士;儿女面前,褪去戎装的她们是温柔的母亲。今年“母亲节”期间,因为疫情,她们和子女或是分隔两地,或是聚少离多,相互思念,互相牵挂。
她是“统筹协调大师”
面对儿子们却哭笑不得
杨泽柳是办公室负责人,今年是她在福田区卫生监督所的第十个年头。大年三十接到返岗通知后,她把两个儿子留在老家,即刻返回了深圳。“以往的今天叫共度佳节,现在是共渡难关。”疫情期间,她临危受命,担任起办公室负责人,统筹协调,迅速理顺科室业务——撰写汇报、总结等文字材料,起草制定各类指导性文件、方案,做好与上级部门的衔接与联络……把琐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精细地做到了极致。
她有着让旁人艳羡的幸福家庭,这次疫情让她和两个儿子分开已近四个月。“第一次分开这么久。”每天晚上忙完工作回家,她都会和兄弟俩视频,老大心心念念舍不得挂电话,老二躲躲藏藏不好意思看镜头,让她哭笑不得。老大安安说:“妈妈,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笑一会儿哭,就是想你了。”
她能自如应对各种突发
却总安排不了和子女的出行计划
陈伟圆是法制稽查科(应急办)的副主任。疫情期间,她带领科室全体成员全力以赴,组织协调卫生应急及信息统计报送工作。数据统计是全所疫情信息中枢,各项报表台账亟须按时上报,从下发通知到统计汇总都较为繁琐,期间还要对不完善的信息及时调度、补充,同时疫情防控工作协调联络也争分夺秒。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发展,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新问题涌现、新政策出台,为保证报送数据的准时准点准确,错过饭点随便囫囵一顿对陈伟圆来说是常有的事。疫情期间,她负责的应急小组汇总日报130余份,各项数据精准上报,为疫情防控工作决策提供了依据。
陈伟圆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因为节假日值班和疫情风险,他们已经很久没有一起外出过周末了,不满4岁的女儿问她:“妈妈,你什么时候有空能带我出去玩呀?”她回答:“快了快了,等疫情结束,我们就出发。”
她是同事眼中的“暖心姐姐”
也是能照顾一家老小的“温柔母亲”
“宝贝,你自己在家好好上网课,等妈妈下班回来再陪你做作业。”余平品对自己读小学四年级的大女儿嘱咐道。作为监督三科的一名科员,疫情期间她配合监督员们打印资料、记录数据、上报报表,有条不紊。每一个经她手的数据都反复核实,保证真实有效。即使每天要照顾家里的老老小小,她依然很早来到科室,提前帮大家打好早餐、烧好热水,将文书资料按街道分类整理好,提醒科室同事们每天有哪些工作任务要加紧完成。工作上,她是细致暖心的大姐姐;回到家,她是温柔耐心的好母亲,小到两个女儿每天吃什么早餐,大到如何化解孩子的负面情绪,这些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考试,背后是无数的心血和纠结。
她内勤外勤兼修
偶尔才能与女儿度周末
“好久没见娃了,转眼她生日就要到了,希望疫情赶紧过去,可以接她回来。”2月底郑艳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句话。疫情发生初期,人手紧张,作为监督四科的一名科员,郑艳虽是内勤岗,却也常常外出。开展住宿场所专项督查行动时,她协助同事们下现场完成覆盖式监督;社会办医疗机构复工复产时,她在微信群里为机构负责人答疑解惑,帮助机构理解落实各项政策。即使不出外勤,她也坐在电脑面前进行各种数据统计。科室同事每次外出检查照完的照片,她都不厌其烦地一张张下载分类保存,细心备注上时间地点内容,累积下来工作量竟达1500余张次。由于工作繁忙,郑艳直到女儿生日才把她接回身边,偶尔才能一起过个短暂的周末,工作日又送去给父母照看。
2020年的开端充满曲折,在这场战疫中也看到了不一样的身影,是守护家庭和坚守岗位的她,是建设堡垒和温暖万家的她,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每一位母亲,她们不是超人,却为大家变成了“万能”。疫情虽阻碍了陪伴,但她们却身体力行,向孩子展示了大爱担当。
晶报记者 戴润超/文、图
新闻推荐
80万 “神兽” 返校红马甲家长“护航”超氧水机器人“上岗”
学生均戴上了口罩。同学们有秩序地排队洗手。超氧水消杀机器人昨日,深圳市第二批超过80万名学生返校复课,这包括全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