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召开“韧性健康城区”专项课题开题会。
如何在城市尤其是高密度城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难题。福田人口密度高、人员流动大、土地集约化程度高、重点地区人口多,是发现全省第一例确诊病例的地方,是发现全省第一例新冠肺炎“人传人”现象的地方,也是发现全省第一起境外输入病例的地方,累计确诊病例数居全市各区第二,疫情防控形势复杂、防控压力大。
面对疫情冲击,福田积极应对,目前疫情防控取得了“五个零”的阶段性成果:辖区82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实现“零病亡”,连续77日确诊病例“零新增”,社区传播“零报告”,医院感染“零发生”,特殊场所“零感染”。这当中,福田做对了什么?对全国乃至全球高密度城区的防疫有何借鉴意义?
5月22日,福田召开“韧性健康城区”专项课题开题会,国内领先的公共卫生研究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汇报了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对这些问题作了初步解答。会上,来自国家卫健委、广东省基层卫生协会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就课题研究进行了交流。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经过调查研究,从公共卫生视角剖析福田防疫工作,初步梳理出福田疫情防控的“HEALTH”策略,即人文防疫(Humanism)、提级防疫(Efficiency)、精准防疫(Accuracy)、依法防疫(Legality)、科学防疫(Technology)的“五个防疫”策略。研究团队认为,这“五个防疫”彼此支撑、相互赋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疫情防控体系,是福田战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关键所在。
其中,人文防疫指的是福田针对不同群体实施了有针对性的人文关怀措施,包括向隔离人员提供“暖心10条福礼包”,为医务人员推出“福医17条”,推出全国首个县区级政府惠企政策“福企”11条和“福企”新十条等,带动形成疫情防控的社会共识。
提级防疫指的是福田按照高一级防疫标准开展工作,早在1月22日就建立了“战时指挥调度机制”,实行“一日一调度、一日一研判、一日一报告、一日一督导”机制,“梯次分级”配备医疗资源,这是防疫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精准防疫指的是福田在每个疫情阶段提出针对性对策,通过对关键节点采取“关口前移”策略、对关键人群进行分类管控、对关键物资精准供给,有效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依法防疫指的是福田第一时间通过编写《法律告知书》,形成《防疫法律手册》等法律文件,推出个人和机构防控指引等共四大类46项工作指引,构建了依法防疫指引体系,引导社会各方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科学防疫指的是福田以科技赋能防疫,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建设战情“指挥中心”强化疫情数据分析运用,通过安装无线AI摄像头、智能门禁系统等措施,为科学防治打造“科技引擎”,提高疫情防控效率。
福田“韧性健康城区”理念获广泛关注
专家点赞福田“HEALTH”策略
5月22日上午,全国“两会”在京召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作了部署。就在当天上午,福田区召开“韧性健康城区”专项课题开题会,研究建设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开题会上,课题中标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汇报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来自国家卫健委、广东省基层卫生协会、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就课题研究进行了深入交流,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现场思想火花不断碰撞、精彩纷呈。福田区委副书记、区长黄伟,区领导舒毓民、叶文戈等出席会议。
“韧性健康城区”理念超前、具有全国全球价值
建设“韧性健康城区”,是福田贯彻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部署,以及落实市委市政府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意见》的重大举措,也是福田超前谋划“后疫情时代”的具体行动。
今年2月,“韧性健康城区”课题招标一经发布后,就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引发热烈响应,上百个专业机构和团队纷纷咨询,40多个知名机构申报。这次开题会上,与会专家指出,“韧性城市”指的是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响应力、恢复力,“健康城市”指的是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为市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创造性地将两者结合起来,符合当前全球防疫形势需要。
专家普遍认为,福田区敏锐抓住时代需要和未来发展方向,率先推出这一课题,综合了“韧性城市”和“健康城市”两大前沿领域,既有理论创新,又有实践价值,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很有前瞻性,课题非常新颖、非常有意义。
专家建言献策,碰撞出“思想火花”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通过调查研究,认为福田建设“韧性健康城区”(Toughness-Healthy City),应从治理架构、基础设施、预防控制、疾病救治、社会救助、法制支撑、物质保障等方面做出系统谋划和整体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强化组织指挥体系、优化监测预警体系、强化应急处置体系、强化社区防控体系、优化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构建法制宣传教育体系、构建智能信息管控体系、优化疫后管理恢复体系、优化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等。
在此基础上,来自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专家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不少意见建议,寄望福田打造全球领先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付强表示,福田建设“韧性健康城区”的过程中,要注重平战结合,有效推动常态下的功能向战时状态延伸和切换,在平时积聚能量,在战时进行释放。
广东省基层卫生协会会长王家骥建议,要强管理、强基层、强疾控,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防治能力和社区动员能力,将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职能有机衔接起来。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阳杰希望福田区对标先进地区,从更高更宽的视野思考“韧性健康城区”内涵,从风险管控的角度去谋划任务,做好“防”和“救”两篇文章。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叶青建议,从城市出发,聚焦公共卫生应急领域,把“韧性健康城区”建设和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公共设施共享建设、宜居空间营造等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中国特色的“韧性健康城区”。
中大八院副院长、中山大学主任医师黄辉建议,把精准防疫贯穿“韧性健康城区”建设的始终,利用科技力量精准调配物资、人力等,将精准做成“韧性健康城区”的标签。
平安智慧城智慧医疗咨询总监钟闻威建议,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健康建设,在强化应急处置方面增加疫情后防控政策效果评估和应急预案优化,在智能防控救治方面建立多学科、跨部门的应急工作机制。
“沿途下蛋”,全过程促进成果转化落地
“搞研究不能等到最后出报告,沿途都要"下蛋",一边研究一边转化成果。今天开题会是一个精彩的开局,但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往前推进”。黄伟在开题会上表示,这次课题研究要联系实际,在“把准脉”“明策略”的同时,连续不断“谋项目”,以课题研究谋划项目建设、以项目实效促进课题研究,形成专家研究和政府行动的“良性互动”,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果,早日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
据福田区相关部门介绍,目前福田区正根据专家意见,积极谋划“韧性健康城区”建设项目,已初步梳理出首批项目,涵盖公共卫生、城区应急、公共服务、公共配套、城区治理等重点领域,后续将在科学论证、认真评估后加快推动项目落地,为完善国家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作出有益探索、发挥重要样本作用。(笑言)
新闻推荐
2020年5月20日谐音“爱你爱你我爱你”预约爆满!1279对新人“拉埋天窗”
一对新人手持520字样玫瑰花合影王磊摄新人戴口罩拍下领证照片王磊摄羊城晚报记者王磊林园“520”因谐音“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