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侨香社区居民在小区入口接受体温检测。南方日报记者鲁力摄
1月上旬,福田区通过社康中心及时发现并确诊了广东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拉响了全省第一个疫情警报,为国家专家组成员钟南山院士确定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提供了有力佐证。
见事早、行动快、措施硬、力量广,福田区在全省率先启用“健康驿站”集中隔离点、率先实施小区封闭围合管理、率先启用疫情“大报表”机制用数据精准防疫、率先启用防疫“关口前移”新战法……作为深圳中心城区和医疗资源大区、口岸大区,福田区防疫工作责任重、压力大,面临特殊挑战。众多的“率先”也体现出,福田区防疫过程中处处高一级标准、早一步动作,践行了“提级防疫”的策略。
●南方日报记者陈熊海
拉响首声警报
确诊首例湖北以外新冠肺炎患者
1月8日,农历腊月十四下午,一位60多岁的阿姨走进位于深圳市委党校内的深圳市中医院学苑社康中心。“我肌肉酸痛,乏力,有点发烧。”阿姨告诉社康医生李天昊。
“新闻上说武汉出现了不明原因肺炎,医院让我们要提高警惕。”李天昊询问得知该患者有亲戚从武汉来访并有类似感冒症状。出于职业敏感,李天昊隐隐觉得这个病例有些不一般。于是,李天昊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并立即报告医院预防保健科,该信息第一时间上传至深圳市福田区疾控中心。
该中心传染病科副主任范苏云与呼吸道传染病打交道十多年,她迅速从系统中找到这位阿姨的联系方式进行详细调查。调查中,范苏云得知阿姨的亲家夫妻俩刚从武汉过来,于是又打电话对他们进行详细询问。她觉得这两位老人的症状有些可疑,不能轻易忽视,于是将相关信息及时上报。
彼时,国家尚未公布新冠病毒的任何信息。范苏云上报情况后,深圳市疾控中心对患者采样检测所有可能的病原体项目,全为阴性。直到1月10日,国家宣布武汉疫情为新冠病毒感染并立刻生产检测试剂;1月14日,两位老人新冠病毒检测结果确认为阳性,该病例是深圳首例湖北以外新冠肺炎患者,也成为广东首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最终发现,这是一起共有6人被确诊新冠肺炎的家庭聚集性疫情。
在科学界尚未明确新冠肺炎病毒情况时,福田区就及时发现疫情,并按照高一级标准开展防疫工作,为降低疫情冲击争取到了宝贵时间,这是福田防疫工作取得成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事实上,“提级防疫”这一策略贯穿福田疫情防控全过程。早在疫情刚出现不久的1月17日,福田区就召开专项会议提出“超前防控”措施,提级布局,专项部署防疫物资采购等工作。1月22日,福田区率先启动“战时机制”,实行“一日一调度、一日一研判、一日一报告、一日一督导”,提级响应时间比启动省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提早了24小时,率先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福田区还第一时间建立应急指挥机制,成立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设防控工作组、医疗救治专家组等9个专项工作组,统筹各方面力量,举全区之力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各预算单位疫情防控经费可优先从年度部门预算中调剂列支,采购货物或服务无论金额大小均由预算单位自行直接向供应商采购……”1月23日,福田区财政局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启动了应急资金拨付机制及应急事项政府采购简化程序,创新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双线”并行的支付手段,构建“战时采购机制”。截至5月17日,福田区累计投入疫情防控财政经费合计超过3亿元。
首推硬核措施
率先实现小区封闭围合管理
“小区实施封闭围合管理只预留1—2个出入口,开放的出入口(含人行口、车辆口)必须有专人在岗看守,实测体温。”2月3日,福田区住建局就制定《福田区物业管理区域疫情防控五项规定》要求住宅小区实行封闭式围合管理,比深圳市出台相关规定早了整整4天。
作为人口密度深圳第一的城区,福田区社区管理难度大,极易发生聚集性疫情传染,既需要行动迅速,也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手段推进防疫工作。
聚焦社区这一疫情防控的关键区域,2月7日开始,福田区及时落实深圳市疫情防控“五个100%”措施,推动小区100%实行封闭式管理、近14天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的人员100%居家隔离等;并科学构筑城中村“四个四”防控体系,大力压实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城中村楼宇屋主、楼栋长、租住人员“四个责任”,通过硬措施、硬办法、严要求为福田社区疫情防控构筑了“铁桶阵”。
“严”字当头,福田区还在全省首创“健康驿站”模式,首批征用8家宾馆酒店作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并配套制定管理办法。
1月29日,首批97名来自五湖四海的隔离者入驻福田区首家投入使用的华富街道健康驿站,成为城区切断疫情传播的一道重要防线。
“开设健康驿站是为了对新冠肺炎病例密接者及高风险区域来深人员进行集中医学观察,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严防疫情扩散,这一经验后来被推广至深圳全市”,福田区卫健局局长董宏伟介绍。
除此以外,福田区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部门还根据省级不同响应等级,按照医院留观病例数、辖区病例数、疫情传播等指标,将医疗资源投入分为一级、二级救护响应,每一级响应对应三个不同梯次,以此合理配备救援力量。例如出现1例以上留观疑似病例启动一级梯次响应,由区级专家组负责救治,出现100例以上留观疑似病例后,则启动第三梯次响应,请求市政府或市卫健委支援。
“让一线和后备梯队"梯次分级",实现医疗资源动态调配,提高了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体现了"提级防疫"条件下的宽严相济。”专家表示。
画最大同心圆
形成全社会合力共同抗疫
疫情形势最严峻时,莲花北小区每个出入口有10个人同时值守,逆行而上的,除了福田区、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还有社区党员、义工和北大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所有的抗疫力量被拧成一股绳,宣传、测体温、登记、帮居民送快递……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红马甲”的身影。
作为“红马甲”之一,陈伟涛于大年初五开始就投身于山姆超市的防疫志愿服务中,协助为市民检测体温、引导顾客进店等。不仅如此,在他的父亲住院需要照顾的时候,他却依然花时间为一线工作人员制作了400余个简易防护面罩。
志愿者来自社会,又服务社会,是防疫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兵力”。福田区团区委组建青年突击队37支,共563人,青年防疫志愿者队伍107支,共2511人参与一线联防联控。
政府有所为,社会有所应。应对新冠疫情,全社会形成共识、全民自觉参与至关重要。从“政府动员”上升到“全社会动员”,福田区形成了“区委区政府+街道社区+群团组织+物业公司+居民志愿者”的群防群控格局,让全社会形成合力共抗疫情。
疫情期间,福田区众多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大批民营企业,以及区各民主党派、新联会、知联会、居港宗亲社团等统一战线团体,纷纷慷慨解囊,或筹措捐赠防疫物资,或向福田统一战线同心慈善基金捐款,全力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1月27日,福田区委统战部率先发出《致福田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倡议书》,各领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奏响了福田区统一战线坚决阻击疫情的“同心曲”。截至5月17日,全区统一战线累计捐款捐物价值逾5亿元,其中捐款近1亿元,捐赠医用口罩、防护服、红外线测温仪等物资价值逾4亿元。
区一级紧急抽调1129名干部职工、312名党员参与社区一线疫情防控;844个物业小区或管理单位按照疫情防控指引,开展人员排查和进出人员体温检测;政协委员累计捐赠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等急需物资总价值达1499.17万元……在抗击疫情的行动中,福田区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力量纷纷行动,画出了最大“同心圆”。
新闻推荐
在高密度城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福田区有何要诀?5月22日,福田区召开“韧性健康城区”开题会,课题中标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