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臧奕,中学化学高级教师,曾被评为深圳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福田区学科带头人;先后获得深圳市优质课特等奖、广东省优质课一等奖、广东省说课一等奖,课例《元素》获全国及广东省奖项;先后参与编著出版专著8本,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60余篇。
□ 深圳市红岭教育集团园岭初中部 臧奕
距离深圳中考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初三学生已进入紧张的复习备考阶段。对于化学备考,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逐渐加大,特别是经过前一阶段的网课学习,学生对学过的酸碱盐等重要化学知识有的淡忘、有的模糊、有的掌握不准确……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学习能力,建立起一套高效能的信息存储处理系统,以提升复习效益?笔者认为,加强初三化学学法指导是当务之急。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复习方法,学习起来才能如顺水行舟,游刃有余。
1
回归课本构建知识网络
为制定高效的复习策略,初三教师要认真研究《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下称《说明》)。《说明》是中考化学命题的具体依据,教学目标是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的体现,即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设计教学目标。因此,在化学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分散教材难点,强化知识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为此,教师要明确考试的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力求抓住五点,即知识点、考试点、能力点、德育点(爱国主义、科学史)、实际点(联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环保知识、日常生活的实际);同时,教师要做到不猜题、不压题、不让学生做死题,少走弯路,以求实效。因此,在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既不要随意降低要求,也不能随意拔高难度,要把握好“度”。根据往年中考化学命题走向,“简单题”24分,“中等难度题”10分,“较难题”6分;选择题15分,化学实验探究8分,物质之间转化8分,综合化学计算9分。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弄清楚《说明》中理解掌握、掌握、理解、熟练计算要求的对应知识点,引导学生积极备考。
由于初三化学知识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用线网或图表的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中找出具有规律性的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应按照知识的有机组合,以课本为依据,引导学生根据考试说明进行全面、扼要、系统的复习,并充分利用比较法、提纲法、列表法、归纳法、竞赛法等方法进行。
需要强调的是,回归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地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进行专题讲授,并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此外,带领学生复习到的知识点务必准确清楚,对于重点、难点、易错知识要多过几遍,确保学生在头脑中留下正确认识。
2
归纳整理总结规律技巧
一般说来,初中化学可以分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要厘清概念,吃透原理,形成系统。一些概念和原理容易混淆,笔者建议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对比复习,如分子和原子、单质与化合物、纯净物与混合物等。笔者总结了口诀给学生:“干冰不是冰;纯碱不是碱;水银不是银;铅笔不含铅。”另外,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基本概念和原理时要整体把握关键性词语,帮助学生弄清楚使用范围和条件。例如,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就要从适用范围和守恒条件等方面来把握。
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要注重梳理,变零为整,织成网络,反复运用。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是初中阶段的考查重点,一定要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对于化学实验部分,如常见实验仪器、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备、混合物的分离及提纯、常见物质的鉴别等基础实验内容要让学生理解到位。对于化学计算,复习时要引导学生把握计算实质和常见题型,学会总结规律和技巧。
此外,对于有些基础知识,必须要让学生加强记忆。例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物质的颜色、溶解性、物质的性质及相关实验的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等。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要帮助他们理解透彻,融会贯通,这样学生才能在考试中顺利解决问题。
3
一题多练提升解题能力
深入反思,综合运用
中考复习离不开习题训练,但注意不能被“题海”淹没,让学生多做题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却未必能得到提高。有的学生谈到书本知识时头头是道,但解题时,尤其遇到新问题时却不知所措,原因就是没重视能力的训练。
解题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掌握的深读、广度及熟练度的基础上,对解过的题要深入反思、归类总结,培养联想能力,从而在考试中能快速、准确、有效地解出题目。因此,笔者认为,做五道同一能力层次、同一类型的题目,效果远不如做一道题时从五个不同的层次进行分析、探讨。这五个层次分别是“此题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想到这样做”“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做”“改变条件或设问角度,此题还能演变出什么题目”。教师引导学生在做题时从这五个方面考虑,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遇到新问题时也能够触类旁通,以不变应万变。
重视错题,举一反三
学生在复习或做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往往是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够准确,或是由易混点、难点等造成的。对于这些错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及时重视起来,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错题集,将错题放在一起,既可以归类分析,又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具体做法有很多,如采用摘抄法,将错题分类摘抄,加以注释;采用剪贴法,将错误内容裁剪下来,按类别贴在纠错本上,并加以注释;还可以将错题联系到课本知识点相应处,注明出处,标出错误原因。考试前,学生可以再次翻看错题集,加深理解,防止考试中再出现相同的错误。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经常翻看错题本,重错几率几乎为零。
精选专题,强化能力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还要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在专题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判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具体来说,专题复习要注重“精、透、准”。“精”是指内容要精选;“透”是指教师要讲透,学生要吃透;“准”是指重点、热点方向要准确。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学生解题有很大帮助。笔者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的题目给学生练习,切忌照抄照搬。教师分析各类题型,既能够让学生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又能帮助学生再重新复习一次各种知识,很受学生欢迎。
新闻推荐
福田区向高层次人才定向配租住房 申请受理时间为5月28日至6月17日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彭军)记者昨日从福田区人才工作局获悉,福田区将向高层次人才定向配租住房,配租对象包括七类人才,申请受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