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深圳 今日福田 今日罗湖 今日南山 今日盐田 今日宝安 今日龙岗 今日龙华 今日坪山
新岭南 > 广东 > 深圳 > 今日福田 > 正文

博物馆校本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 课堂“搬进”博物馆,怎么教?如何学?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2020-06-12 07:35   http://www.kcqsx.com/


作者简介钟雄,深圳市福田区百花小学副校长,深圳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数学教师,福田区“十佳副校长”,福田区第七届人大代表;曾主持多项市级课题和区级课题研究,并荣获深圳市“好课程”优秀奖;公开发表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专业刊物上,并出版专著一本。

□ 深圳市福田区百花小学 钟雄

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其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教育功能之外,还及时补充了学校教育的薄弱部分、外延学校教育的主题范围,并以丰富的藏品、客观的历史、多样的形式,强化教育成效,拓宽受教者与社会接触的渠道。将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结合,不仅能够满足学校教育的需要,而且可以促进博物馆事业的长效发展。

但在实践层面上,学校与博物馆的合作主要形式为浏览和参观,涉及课程整合的层面比较少,也普遍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笔者带领课题组在福田区莲花小学和百花小学开发博物馆校本课程,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策略研究。

探索馆校融合,打造生动的教学模式

参观博物馆是一种知识的熏陶和文化的启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亲子关系等。课题组做了相关调查(见图1)后发现,家长认同并支持博物馆教育,但家庭性质的博物馆参观缺乏知识的系统梳理和反馈。有研究表明,学生经过学校“任务化加工”后的班级结伴实践学习,能更高效地生成并获得知识。

目前,国内很多学校与博物馆的合作大多停留在组织学生参观的层面。经深入调研后,课题组在开发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合理利用博物馆资源,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等层面做了诸多探索——加强老师们对博物馆的认识,并根据学校教学大纲与课程安排,与博物馆详细沟通,在教学中安排学生有目的、带问题地参观博物馆;同时根据实际课程需要,将部分校本课程安排在博物馆,真正让博物馆成为开展教育的课堂。

课题组开展馆校融合的博物馆教育已有6年,在此过程中,不断将博物馆资源“学生化”,利用深圳市博物馆的巨大教育功能,更有针对性地做馆校融合的博物馆教育。馆校合作丰富了学校教育的不同层次,拓展了教育的覆盖面,亦提供了一种新的、可推广和长期学习的教育案例。

课题组对连续3年参加“博物馆校本课程”的4—6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见图2)。调查结果显示,在进入博物馆前,如果学生经过相关课程的充分准备,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学生在博物馆学到的相关知识,能在日后的学校课程中得到强化,使其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受益。此外,若进入博物馆学习前,课程提供该次活动的知识内容和问题,能更有效地使学生掌握本次学习的重点,并能以此为经验,为以后的活动提供背景知识。

价值与中小学教育可“强强联合”

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智力特点是感性认识早于理性认识,博物馆精彩的文物和特定的陈列环境易于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可借助博物馆的氛围影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同时,博物馆中的标本、实物等陈列品能够为中小学生学习书本中的平面知识提供立体、直观的教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升中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博物馆除了静态的展示外,还有大量动态的经营活动,可以与学校配合对学生进行劳动素质和身心素质教育。在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博物馆不仅可以与学校课堂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还可以依据自身参与社会活动辐射功能强的优势,发挥独特的教育功能,把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推进到“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水平上。

可见,教育日益成为博物馆最重要的社会职能。“博物馆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如何实现强强联合”是博物馆和学校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次挑战和机遇。只要博物馆与学校密切协作,深入交流,切实担负起对青少年的教育责任,增强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课程构建的研究和实践,博物馆一定能够在中小学教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策略以物为媒,以人为本

整体规划,立足学校文化

学校加工后的“博物馆教育”更符合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校会设计特别的“学习单”,通过个性化的博物馆探索活动给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可操作的学习方式。

在构建博物馆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学校课程的对接。根据性质和陈列内容,我国博物馆主要划分为历史类、科学与技术类、艺术类、综合类四类。比如,在历史类博物馆中更容易实现历史、语文、品德等学科课程的开发;艺术类博物馆则偏向于美术、音乐等艺术类学科;科学与技术类博物馆则更多对应的是生物、物理、化学等理工类学科。对于博物馆展陈而言,则既有学科综合又有学科分类,可以引导学生直接与实物“对话”,这是单纯的学校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重组构建,体现课程功能

首先,从博物馆学习资源的开发中,实现与学校的教育资源共享。除了有关展品和展览的介绍、研究成果的展示外,还应该开发设计专门的教育材料,包括教学资源包、音频视频资料等。

其次,从博物馆教育的特点中,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现代化的博物馆教育“以物为媒,以人为本”,从学生的需求和年龄特点出发,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提供多感官刺激的体验式教育和情境化教育,化枯燥为有趣,变被动为主动。

最后,从博物馆培训资源的构建中,实现参与课程的教育人员的自我开发与提升。“博物馆和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是使学生经历一个生动的、有价值的和愉快的学习过程。”因此,博物馆应在教育活动开展前,对教师和博物馆教育人员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培训,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水平。

设计实施,贴近学生实际

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在于辅助学校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除带领学生参观之外,博物馆课程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以满足学生和课程的需要,并通过研发相关的辅助教材和教具,帮助教师更好地扩充教育教学活动的内涵。学校也可以根据博物馆的类型,在学校范围内组建博物馆小组,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入博物馆进行学习和研究。此外,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对课程的更多认识和理解。

馆校合作项目并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短时效应。只有馆校双方持续发力,以交流促互鉴,以机制为保障,以课程开发为牵引,才能真正落地生根,真正惠及学生。

新闻推荐

“院校+”“福田表达”……告诉你福田教育强在哪

福田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高师资水平。深圳市2020年中考进入倒计时,家长们再次将目光转向福田这一教育强区。福田教育...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博物馆校本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 课堂“搬进”博物馆,怎么教?如何学?)


 
频道推荐
  • 山海嵌玉带 人在画中游 编织绿色生态网,盐田区已建成绿道257公里
  • 聚龙山公园开展“垃圾不落地”宣传活动
  • “龙聚坪山”系列政策加速聚集创新人才,去年引进各类人才增近四成 力争本科以上人才住房“应保尽保”
  • 福田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的创新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 百名博士游福田
  • 深圳医保窗口服务将进驻各区和街道 5月1日起,首批20个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可办理医保业务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