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悦汇旁荟生活广场打造公园景观,让市民享受到公园城市的福利。
卓悦汇旁荟生活广场打造的垂直绿化景观。
福强路绿道休闲带风景宜人。
福田区城在园中,园在城中。
今年8月18日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一周年,同时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也将迎来40周岁生日。位于深圳市中心的福田区致力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优化生态环境,使深圳的中心城区更加宜居宜业宜游,为深圳的“千园之城”“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了示范。
据悉,目前福田区已建成各类公园128个,且各具特色。被称为“网红最美公园”的香蜜公园集文化、休闲、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彩”;红树林生态公园成为生态保护示范,已记录到鸟类174种,不乏黑脸琵鹭、褐翅鸦鹃、黑耳鸢等国家珍稀物种;在城市最中心,“诗、书、礼、乐”公园,实现了古典与现代的结合,把四园建设成中华文化的传承地、艺术精品的展示地和现代文化的传播地;还有全市首个社区公园群——景田北社区公园群,为周边居民提供了“500米见园,300米见绿”的公园城市福利。
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8月开始,福田区为深圳市民献上了精心准备的礼物,精心雕琢、匠心打造12个新建社区公园齐亮相,各具特色、别有韵味。
以公共空间为媒述说城市记忆,保存城市印记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发展历程的最佳承载地,为此,福田区在新推出的12处公园中就贯穿了这样的思路,比如在南园街道南园路街角的景观提升中,十分注重保留南园老区特色,以“城市肌理、南园缩影”为设计理念,结合周边社区环境,围绕城市记忆主题,对南园路东段挡土墙进行功能性改造的基础上,通过外立面装饰和植物更换,采用抽象手法为市民还原了“老深圳”的烟火气和旧记忆。
福田区在公园绿地改造提升过程中十分注重城市记忆留存,目的就是要让公园绿地不单单承担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功能,还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地方。
比如此次改造提升的中康公园,通过铜板雕刻“中康公园”并巧妙设置在舒缓的绿地上,运用玻璃元素唤起周边居民对中康生活区的回忆,让大家在这里回头看看我们城市的来路,在内心深处激起家园意识,形成我们共同的城市归属感。
以公园绿地为坐标活化城市空间,灵动城市山水
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福田区在改造过程中通过消除公共绿地边界,模糊公园空间和城市空间的界限,让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润物细无声般将城市各种功能区串联在一起,人在城中也在园中。
梅林荟生活广场就是典型案例,该社区公园以“荟生活”为主题,将市民的休闲生活体验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垂直绿化、阶梯式绿化种植、地形、景墙等景观手法对地铁出入口、出地面构筑、通风井、地下管井、电箱等不利因素进行景观化处理,结合场地现状和人行活动规律设计入口LOGO水景、星光舞台、星空画廊,树阵花海,读书空间、叠级花池、曲线镂空景墙、夜景灯光、特色种植,将现代化城市景观和公园景观有机结合,打造一个集商业购物、休闲、娱乐、交流于一体的重体验、互动性强的综合性市民休闲广场,营造了生态、健康、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形象界面和城市市民打卡地,让市民在不知不觉中享受到公园城市的福利。
以公园绿地为载体共建共治共享,共绘美好蓝图
公园建在哪?公园怎么建?公园建设成什么样式?福田区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以公园为代表的城市公共空间正是文化交流活动的最佳发生地。为此,福田区坚持以“让每个公园都有主题,让每个公园都充盈文化基因”为目标,变“千园一面”为“特色特质”,聚合公共娱乐、文化功能,持续高位推进公园城区建设,将辖区所有公园系统打造成为一个完全开放的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并将拓荒牛文化等具有深圳、福田特质的文化因子嵌入其中,还原一些具有标志性时代意义和人文气息的场所和建筑,让空间充满温度和情怀,为市民在这样空间里发生更多的公共文化、公共交流事件提供场所,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都市。
福田城管人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单靠政府一方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要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嵌入,进一步厘清“为谁治、谁来治、和谁治”三个层面的问题。为此,福田区坚持提升公共服务产品供需精准匹配为导向,变“关门搞管理”为“开门共治理”,让社会这只“看不见的手”动起来,推动公众参与方式变革,借助深圳市民参与公共事务热情高的特点,委托社会组织开发了“"未来公园"创意征集——福田特色公园建设·主题创意征集平台”。该平台已于2019年底正式上线,通过该平台汇集居民在公园建设方面的好想法、金点子。在8月份集中亮相的农林路街心花园就是“区职能局+所在辖区街道+周边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结晶。
下一步,福田区将继续依托此平台建立常态化的了解民情、汇集民意的机制,推动市民从公共产品供给旁观者到参与者转变,让市民共建共治共享美丽福田美好家园,推动形成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城市可持续发展共建共治共享先行示范的“福田样本”。
以公园绿地为载体细绣城区,提升宜居宜业城市品质
“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新模式,福田区始终坚持匠心细绣一点一滴,让市民们从细节之处感受到公园建设的别具心裁,在公园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天地。位于梅林片区的中康公园,周边环绕着居民区和商业区,作为周边唯一的社区公园,一园多面却又不失特色,全园设计一条无障碍的休闲慢跑道,满足周边居民健身锻炼需求;因地制宜将园区分为三个景观区,提供散步、慢跑、休憩交流的休闲体验区,可进行健身、广场舞、太极等文体活动的自由活动区和儿童游玩的场所以及充满人文特色的景观区,满足不同阶段的人群需要,将公园功能最大化,成为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公约数。该公园内看似平常却处处流露着细节之美,从植被到绿道,从建筑到景观带,人文气息和自然风貌相互交融,每一处都展现着公园建设的绣花功夫,无不彰显着福田城市主客厅的品质。
福田以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典范城区为己任,未来将继续坚持以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和“公园城市”建设为主线,构建山、海、城一体化都市生态游憩网,推动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力争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生态标杆城市中心城区。
(汪仕林刘克宁)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