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深圳 今日福田 今日罗湖 今日南山 今日盐田 今日宝安 今日龙岗 今日龙华 今日坪山
新岭南 > 广东 > 深圳 > 今日罗湖 > 正文

从经济建设“单项冠军”向社会发展“全能冠军”跃升 改革之城将民生短板变“潜力板”

来源:南方日报 2020-08-18 06:58   http://www.kcqsx.com/


深圳重视学前教育,今年新建幼儿园76所,新增学位2.4万个。南方日报记者朱洪波摄

不久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19—2020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城市”榜单,深圳榜上有名。调查显示,居民对教育服务、治安状况、水和空气质量、政府服务意识等指标满意度较高。

美好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为深圳提出“民生幸福标杆”的发展定位,并列出了美好生活的“深圳标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对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民生改善的“一字之变”,意味着深圳“从有到优”的福利进阶。

“高中园”规划动工建设,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数占比提高至37.9%,深圳医改捧回医疗界“奥斯卡”,“1336”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首批172套稳租金商品房推出……一年来,深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将改革红利转化成民生福祉,把“短板”化为“潜力板”,尽全力实现从经济建设“单项冠军”,到社会发展“全能冠军”的使命跃升。

●南方日报记者夏凡

学有优教

公办园在园儿童数占比提高至37.9%

7月中旬,家住龙岗布吉的高三毕业生游佳锐和爸爸一起,参加了深圳技术大学的校园开放日活动。一场场讲座和咨询会后,他坚定了报考的决心,并选定了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药学院两个方向。“深技大是一所应用型高等学校,很符合我们理工类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2019年,深圳技术大学首次独立招生,2020年计划招收本科生1600名。该校以工学为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填补了深圳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方面的空白。

一年来,深圳高等教育好消息不断: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获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今年将招收首批研究生;深圳音乐学院开工建设;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预计今年9月建成;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连续登上国际国内权威大学榜单,综合排名迅速攀升……

如今,在家门口上好大学,对深圳人来说已经不是梦。目前,深圳拥有15所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11.32万人,专任教师6999人,专任教师博士学位占66%。

“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高等教育。”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抢抓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机遇,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通过引进办学与自办高校并举,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高等教育步入快速发展车道。

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深圳基础教育也在快步提升。

高中学位紧缺引发市民关注后,深圳市政府迅速于2019年末出台《深圳市高中学校建设方案(2020—2025年)》(下称《方案》),将高中建设纳入民生重大工程,强力推进。

《方案》大手笔勾画了深圳公办普通高中的建设蓝图:2020—2022年深圳市将建成30所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的高中学校,新增公办普通高中学位达6万个以上。其中,十五高级中学计划于2021年建成,十三高、十四高、深汕高级中学计划于2022年建成。这4所高中将新增学位预计1.08万个。

今年,深圳高中招生计划8.5万人,其中普高招生计划安排5.62万人,较2019年增加6486人,普高录取率预计可达63%;公办普高招生计划增加6047人,仅深圳中学一所学校招生计划就达2140人,较2019年增加1340人。

在学前教育方面,深圳学前教育公共投入大幅度增长。全市财政公共预算学前教育投入从2018年初的20.79亿元增长至2020年初的72.14亿元,年均增长率达86.28%。

今年深圳新建幼儿园76所,新增学位2.4万个。其中,“民转公”的413所幼儿园,在确保与去年相比不减少招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挖潜小班学位9812个。全市学前教育可提供24.3万个小班学位,总体能满足学位需求。

2019年以来,深圳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公办园数量大幅提高,公办园在园儿童数占比从原有的4%提高到37.9%。今年,深圳还将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步伐,确保年底实现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50%。

病有良医

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81.45岁

7月8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了一场特殊的手术。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赵新用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一名51岁的患者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是肝胆外科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但在灵巧机器人的帮助下,手术顺利成功,患者的创口仅为5个8毫米的小孔。

过去,深圳人看病要跑北上广,随着深圳下功夫补上医疗“短板”,越来越多的市民留在本地就医,身边就有顶级专家、高端设备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深圳的全民健康水平也在逐步提高:2019年,深圳常住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1.45岁;深圳市常住孕产妇的死亡率仅为4.07/10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圳市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1.74%。

追求“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深圳从改革破题。深圳深化医疗领域改革,“三医联动”改革、“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改革等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7月11日,在2020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峰会暨第三届“奇璞奖”上,深圳卫生健康委《构建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圳模式》获得特殊贡献奖。“奇璞奖”着眼于健康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及重大技术创新,被誉为当前中国医疗健康界的“奥斯卡”。

深圳医改提出,建设“顶天立地”的医疗服务格局。其中,市属医院组建区域医疗中心和防治中心,以重大疾病防治为纽带,推动专科专病防治联盟建设,提升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健康管理协同发展水平;区属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基层医疗集团,回归“社区医院”功能定位,通过综合运用医保、财政、价格和人事薪酬、考核评价等激励约束手段,使得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看好病、少负担”成为基层医疗集团发展的内生动力。

最近,77岁的蔡伯伯在家中突感心脏不适。他立刻给东周社康中心护士打电话问诊。医护人员诊断后,为他开通绿色就医通道,转诊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我的心脏安装了起搏器,因拔牙导致心衰,好在社康的李医生及时帮我联系入院治疗,让我捡回了一条命。”

通过“顶天立地”的医疗服务格局,各级医疗机构的关系从原来的“争抢病人”变为了“双向转诊”,真正形成了分级诊疗的格局,有效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

目前,深圳已陆续组建13家基层医疗集团和15家区域医疗中心。到2025年,深圳将组建23个区域医疗中心、23家基层医疗集团,共同组成全市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今年,深圳还将继续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等项目加快建设。计划到2020年底,全市共引进“三名工程”高层次医学团队250个,有3家医院进入高水平医院行列,有15个学科进入高水科临床重点专科行列。

此外,深圳还通过立法,为建设国际一流健康城市提供支撑。7月22日,《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征求意见。该条例将推动健康卫生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

老有颐养

构建“1336”养老服务体系

4栋漂亮的“小别墅”粉刷一新,食堂每天供应营养美味、适合老人的饭菜,读小报、做健身操、下棋等活动丰富多彩。去年住进深圳市公明福利院后,杨姨和老伴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这里环境好,服务周到,住着很舒心。”

5月,广东省民政厅对外公布“2019年度星级养老机构名单”,12家获评五星级养老机构,公明福利院就是其中之一。

截至2019年底,深圳共有33.76万户籍老年人,还有大量来深居住的非户籍老年人。如何让老年人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是深圳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目前,深圳市共有12879张养老床位、111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19年,深圳调整高龄老人津贴发放标准,月发放津贴从100元至500元提升到200元至1000元,惠及全市12.9万名老人。

今年,《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下称《实施方案》)出台,提出建设具有深圳特色的“1336”养老服务体系。

“1336”养老服务体系,即搭建1个全市统一的智慧化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凝聚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力量,做实政府保障基本、居家社区联动、机构专业照护3种服务,做强市、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6个层级。

“有了颐年卡,以后坐地铁可以直接刷卡;老年津贴直接到户;遇到了法律问题能申请法律援助;去医院挂号,直接拿颐年卡可以享受老人优先服务,太方便了。”5月27日下午,在南山区招商街道花果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林伯拿到他的智慧养老颐年卡。

颐年卡集全市各项养老服务于一体,于今年推出,目前发卡量超过30万张。有了它,持卡人可享受敬老优待,包括免费进入全市各公园,免费进入市政府投资建设各旅游景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和轨道交通。7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人还可享受高龄津贴发放。

深圳老年人居家养老占比70%,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之一。根据《实施方案》,深圳将实施家庭照护能力提升、乐活养老示范、孝亲敬老环境建设等三大工程,开展九大项目,全面构建家庭支持体系,扶助家庭更好地履行赡养责任。

在社区养老方面,《实施方案》提出,2022年底前,每个区至少建成一家具有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区级兜底保基本型养老机构;到2025年底,每个街道至少建设一家长者服务中心,每个社区至少建设一家长者服务站,全市老龄化社区实现社区长者服务站点100%全覆盖。

在机构养老方面,推动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或探索改制为国有养老服务企业,鼓励养老机构参与星级评定,开展养老机构风险整治专项行动。设立失智照护专区,满足失智照护刚性需求,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人才短缺是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瓶颈和关键问题。”深圳健康养老学院院长倪赤丹表示,今年起深职院开设老年服务管理专业,首批招生80人。深圳已将养老服务人才纳入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将专业人才培养纳入深圳紧缺人才培养目录。

住有宜居

今年供应安居房4万套

“虽然面积不大,但住起来很温馨,这里已经是我的家了。”下班回到公寓,在罗湖工作的白领彭洁雅习惯舒舒服服地躺一会儿,冲个凉、煲煲剧、看看书,卸下一整天的疲惫。公司配租给她的人才公寓是位于龙岗布吉的万科泊寓,楼下就是地铁5号线和大型商业综合体万象汇,还有配套的健身房、休闲区、咖啡馆。

越来越多来深奋斗的年轻人住上了人才安居房。深圳率先开展“二次房改”,构建“4+2+2+2”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去年建设筹集公共住房8.8万套,“十三五”期间累计40万套。今年,深圳市级、各区合计计划供应4万套安居工程项目。

“深圳住房供需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保障不充分等问题比较突出。”深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这些矛盾,《意见》对深圳提出了“住有宜居”的更高标准,并强调要“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加快完善保障性住房与人才住房制度”。

一方面,深圳想尽办法加强保障性住房的供应。

深圳持续深化土地市场化机制建设,创新保障性住房供应机制,确定了11种住房用地供应渠道,最大程度激发市场动能;在全国率先出台标定地价制度,探索完善地价管理体系,体现保障房政策支持导向;创新已批未建用地调整用途和提高容积率政策,促进低效用地盘活、增加人才住房供给。

《深圳市落实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用地供应的暂行规定》明确,2035年前深圳需筹集建设各类住房170万套,实现市场商品住房和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三类公共住房套数4∶6的供应结构要求。

除了量足,深圳保障性住房还从价格上严格把控。

地铁上盖,精装修配齐家具家电,拎包即可入住,而且每年租金涨跌幅不超过5%,这样的住房租不租?深圳市住建局8月10日透露,该局推出首批稳租金商品房——南山区塘朗城广场172套房源供市民选择,在深圳无房、社保缴交满1年的市民均可申请租赁。

“通过大规模公共住房建设,不但要让更多市民早日圆梦安居,有获得感,还要让住进去的市民感到有尊严,住得更实用、更舒心、更安全、更温馨。”深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另一方面,深圳从需求侧入手,坚持“住房不炒”,加码楼市调控。

7月15日,深圳市住房建设局等八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打出一套“组合拳”。

以调整商品住房限购年限、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措施、发挥税收调控作用、细化普通住房标准、加强热点楼盘销售管理、推行房屋抵押合同网签管理、加大二手住房交易信息公开力度、严厉打击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等八项措施,精准调控楼市。

先行示范区一周年,风正劲,浪正高。深圳正通过更多的“大招”“实招”,全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为人民群众更美好幸福的生活不懈奋斗。

●数读

幼有善育

2020年深圳新建幼儿园76所,新增学位2.4万个;

2019年以来,深圳公办幼儿园数量大幅提高,公办园在园儿童数占比从原有的4%提高到37.9%;

2020年,深圳还将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步伐,确保年底实现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50%;

2020年初,学前教育公共投入达72.14亿元。

学有优教

全市拥有15所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11.32万人,专任教师6999人,专任教师博士学位占66%;

2020年,深圳高中招生计划8.5万人,其中普高招生计划安排5.62万人,较2019年增加6486人,普高录取率预计可达63%;

2020—2022年深圳市将建成30所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的高中学校,新增公办普通高中学位达6万个以上。

劳有厚得

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2200元/月;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20.3元/小时;

2019年,深圳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5612元,深圳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0233元。

病有良医

2019年,常住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1.45岁;常住孕产妇的死亡率仅为4.07/10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市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1.74%;

已陆续组建13家基层医疗集团和15家区域医疗中心;到2025年,深圳将组建23个区域医疗中心、23家基层医疗集团,共同组成全市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计划到2020年底,全市共引进“三名工程”高层次医学团队250个,有3家医院进入高水平医院行列,有15个学科进入高水科临床重点专科行列。

老有颐养

全市共有12879张养老床位、111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2019年,深圳调整高龄老人津贴发放标准,月发放津贴从100元至500元提升到200元至1000元,惠及全市12.9万名老人;

《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年)》出台,智慧养老颐年卡发卡量超过30万张。

住有宜居

2019年,建设筹集公共住房8.8万套,“十三五”期间累计40万套;

2020年,深圳市级、各区合计计划供应4万套安居工程项目;

2035年前,筹集建设各类住房170万套,实现市场商品住房和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三类公共住房套数4∶6的供应结构要求。

弱有众扶

低保标准提升至1160元/人/月,属全国最高水平;

2019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8.5万人次,借助新技术为880余名流浪乞讨人员成功寻亲。

新闻推荐

罗湖区设立金融机构风险代偿专项扶持计划资金池 预计将新增约50亿元融资扶持

深圳晚报讯(见习记者李娴)8月14日,罗湖区举行“惠·易·罗湖”系列第十七场——“罗湖区金融机构风险代偿专项扶持计划资金...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从经济建设“单项冠军”向社会发展“全能冠军”跃升 改革之城将民生短板变“潜力板”)


 
频道推荐
  • 山海嵌玉带 人在画中游 编织绿色生态网,盐田区已建成绿道257公里
  • 聚龙山公园开展“垃圾不落地”宣传活动
  • “龙聚坪山”系列政策加速聚集创新人才,去年引进各类人才增近四成 力争本科以上人才住房“应保尽保”
  • 福田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的创新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 百名博士游福田
  • 深圳医保窗口服务将进驻各区和街道 5月1日起,首批20个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可办理医保业务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