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南山。
南山高楼林立。
南山一角。
202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深圳从昔日的边陲小镇蝶变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历史,诉说着过去、定义着现在、引导着未来。
在中国,若要观察成立深圳经济特区这一伟大抉择的历史意义及其生动实践,指针所向一定有南山区。
40年,站在全国看南山,是改革开放的缩影。站在南山看南山,是沧海桑田的巨变。
40年,春华秋实,从改革“试管”到创新沃土,从滩涂蚝田到湾区明珠,南山把深圳经济特区的光荣与梦想写进了历史深处。
1979年,位于南山的蛇口打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1990年,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南山区应运而生。
南山,衔着为改革开放探路先行的使命而生。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时代强音从这里迸发,中国迈入市场经济的工资、住房、股份制、劳动关系等系列改革在这里试水。
南山,与世界没有距离。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入海口,蛇口、赤湾、妈湾三大港口联通全球,150余条班轮航线基本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集装箱吞吐量占到了深圳的一半以上。
2007年深圳湾口岸开通,南山打开了口岸经济的大门。
来自168个国家2.3万外国友人诗意的栖居,南山已成为深圳外国人聚集密度最高的城区。
建区以来,南山企业不断走向世界、世界市场更多选择南山。南山已经从跟随模仿到参与全球竞争、从“请进来”向世界学习,到“走出去”与世界分享成功经验的华丽蝶变。
曾经,人们从深圳湾畔的“世界之窗”看南山,如今,世界从南山看中国。
近悦远来、各操乡音、五方杂处,已成为南山快速发展的一把“标配”密钥。
南山,以创新立命。
从蛇口工业区到国家高新区,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到粤港澳大湾区,南山始终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与时代浪潮同频共振,以“弄潮儿”的奋斗姿态屹立浪潮之巅。
中国首批、深圳首家五星级酒店——南海酒店,全国第一家对外开放的工业区——蛇口工业区,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在南山诞生,世界上第一个U盘、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在南山自主研发成功。
深圳的创新简史,从蛇口开篇,在南山壮大。
从“科技荒漠”到“创新高地”,从模仿创新到源头创新,从单一创新到系统创新,从跟随创新到引领创新,南山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创新之路,培育出华为、腾讯、中兴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航母企业,涌现出大疆、优必选、奥比中光等大量富有成长性的新锐科技企业。
特区四十不惑正青春,南山三十而立最雄飞。
从1990年到2019年底,南山GDP增长超70倍,年均增长超过15%;人均GDP从4万元增加到36万元。学校(幼儿园)由1990年的30所,增加到现在的312所,增长超10倍,在校学生增长20倍;医院病床数由建区之初的113张增加到现在的5800余张,增长51倍。
今年上半年,南山“戴着口罩拼经济”,辖区经济实现V形反弹:地区生产总值达3042亿元,增速2.5%,交出一张亮丽成绩单。
回望来时路,一路高歌一路精彩,一座“活力南山”“富强南山”“创新南山”“幸福南山”“魅力南山”如约而至。
砥砺再出发,一路追梦一路前行。
站在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时代路口,深圳从“经济特区”迈向“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南山正构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点推进新时代双区驱动的“3+3”战略示范工程,培育发展新动能ABCD特色产业集群。
“三大战略工程”包括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西丽高铁新城、深圳湾CBD。“三大示范工程”是指一廊(深圳湾文化走廊)、一城(蛇口国际海洋城)、一大道(南山硅谷大道)。
ABCD特色产业集群中,A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B为生物医药(Bio-pharmaceutical)、C为文旅产业(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D为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
(郑恺)
新闻推荐
战疫逆行守好居民健康 基层防控护航生产生活 南山医疗“四最”书写关键之年“健康答卷”
为辖区居民核酸检测采样。核酸检测前,南山检验员正在穿戴防护服。在方舱医院,李多云医生为患者加油打气。2020,注定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