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
郭琼(罗湖区清秀幼儿园园长,从事幼教工作20余年)
采访人:
辛月(深圳儿童文学学会会员)
问:20多年前的深圳幼教是什么面貌?
答:深圳学前教育的起点很高,硬件建设不错,软件上则是从全国招来一批名师做主导。但不可否认,比起义务教育,当时学前教育受重视程度相对低,师资力量整体上不够强。为此,我们会千方百计请专家、名师来培训幼儿老师。
有一年,一批新西兰的专家来中国考察,在深圳转机,被我们学前教育专委会的领导们“截留”下来,给幼儿园的老师们做讲座。当时,像这样“不按规则出牌”的办法和故事挺多,大家都致力于提升深圳学前教育的教学水平。
此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注:于2012年10月9日由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出台,可以说带动了全国的学前教育发生转变。深圳在《指南》出台前,已经提升了对此的重视,只是各个幼儿园的具体实践时间有先后区别。
问:幼儿园开展阅读与语言活动,过去和现在有什么异同?
答:过去和现在,老师都会想办法把故事讲得更有趣,用老师的语言、身形和道具来提升小朋友的兴趣,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不同的是,20年前我们能用的手段不多。当时有一种贴绒教具,背后有一块棉花,可以贴到布上面。讲故事的时候,老师们就把对应的场景和角色贴上去。我自己则更喜欢绘画,边讲故事边画角色。现在,幼儿园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阅读材料,小朋友的自主学习可能是从阅读引发的,所有的探索学习活动都可能跟阅读相关。
问:现在的阅读材料丰富,老师会给小朋友们做如故事、诗歌、散文等不同体裁的阅读分享,过去我们会这样做吗?
答:过去没有这样明确的分类与理论支撑,但实践中老师们是有意识地这样去选择读物的。那时我会有计划地去丰富小朋友的词汇量,比如这段时间学动词,我会去找相应的故事,过段时间学名词,我再去找相应的故事来进行配合。那个时候找到合适的读物是最困难的部分,几乎是整天泡在图书馆里面,现在的老师幸福多了。
问:20年里的幼儿园老师与小朋友有什么变化?
答:有一句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去教小朋友,永远都有教不完的知识。可小朋友如果主动去获取知识,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学习能力与专注力的培养,这些能力会帮助小朋友未来发展得更好。对现在老师来说,工作更难任务更重了,需要去注意每个小朋友,去分析他的行为,判断行为背后的意义和需要的支持、帮助与引领。这与过去区别很大。
新闻推荐
绿色环保的预制学校3个月建成 罗湖区两所新校新增学位1710个
▲翠园中学东晓南校区校内走廊,宽敞明亮。通讯员徐爱华摄深圳晚报讯(记者易芬通讯员谢奕旋黄禹煊)近日,翠北实验小学愉贝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