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章句集注》朱熹 撰中华书局2011年1月版
□ 张劼 (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
《四书章句集注》非常有名气。它是中国近千年唯一的考试教材,无数学子从背诵、问对到作文,对这本书烂熟于心。我们整个民族的性格形成很大程度上也系于这本书。所以,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本学术著作。这本书非常深远地影响了后世的政治,从而也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文化、经济、艺术、科技,等等。
朱熹一生用功于这本书,据说临终前三天还在对其中的一条批注进行修改。书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有讲究,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也出于此。我所读过的朱熹对于古书做的注只有《诗集传》和《四书章句集注》,但是能够明显地体会出朱熹作注的风格:简洁、洗炼,注重义理阐发;在训诂上,没有刻意冗长的解说。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儒家的经典,阐发理学的理论,以史说今,以旧证新,充分发挥中国文化中文以载道的传统。
儒家有一个顽固的理论底色,就是今不如古,认为后世的各种制度、文教都应该回归古人的经典。在儒家学者心目中,周代是儒家的治世,孔子认为自己衰老的标志就是久不梦周公了。但即使不用现在的高标准,只看宋朝甚至之前几百年的历史,也有很多时代从文明程度上远远超过了周代。这个巨大矛盾要求后世儒者不断修正儒家经典,使其更加适应后代社会,从而客观上证明周代的典章礼乐确实有社会顶层设计方面的优越性。汉朝以后理论的主流从“我注六经”慢慢蜕变为“六经注我”,朱熹对四书的重新整理就是在这一理论发展大背景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朱熹通过《四书章句集注》对儒家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包含几个方面。
首先,重建了儒家的道统。构建了一个从尧舜禹到文武周公再到孔孟的古代道统,用二程学说延续。整个体系比韩愈当年的说法更加丰满、更有说服力。
其次,重新梳理了古代的经典。尤其是把《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并提,构建了一个由简而繁、不断发散的理论体系。鉴于《大学》中有些文字已经不传,朱熹亲自写了一些文字,并且把篇次重新调整,使散乱的古代经典能够更好地为后人所理解,也能够更好地为他认为正确的儒家理论服务。
第三,吸收了不少其他理论。朱熹所处的年代早已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尊荣了,道教的养生之学、佛教的遁世之说都有很多拥戴者,其中不乏帝王重臣。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暗中使用了不少“异端外道”的理论和用语,使儒学更有普适性和弹性。理论只有在兼收并蓄中才能历久弥新,这恰恰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宋儒的重要贡献。
第四,提出了一条理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对经典的注释、对注释进行选择性地收录和进一步阐发,朱熹用“存天理、灭人欲”这一理论重构经典,甚至把古代经典的原文反过来变成了当时理论的注解。正因如此,朱熹奠定了自己的学术地位,程朱理学也成为了后世的显学。
不论如何解读,朱熹和《四书章句集注》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一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新闻推荐
龙岗区举办“优才中国行”校园招聘会百家企业提供超3600个岗位
深圳市龙岗区人力资源局职业介绍中心主任魏萌介绍情况为进一步推动龙岗区人才引进工作,为辖区企业引入急需的各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