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郑伟华
10月以来,国内接连发生数起高处坠落事故。
10月10日,深圳市龙岗区伯恩大楼发生一起高坠事故,造成1人身亡。据悉,工人祝某英在与其他三名工人于8楼事发地准备贴瓷砖时,不慎从8楼楼板北侧靠墙一洞口坠落至7楼楼板,经抢救无效死亡。
10月12日,上海浦东新区一小区也发生一起施工事故,2名工作人员在吊篮内进行高空作业时,从18楼高坠至2楼平台导致1死1伤。
秋季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旺季,伴随季风增大,建筑施工现场脚手架坍塌、高处坠落、火灾等事故都处于高发期,尤其高处坠落事故,安全风险形势越发凸显。
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各建筑施工单位,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做到警钟长鸣,全力抓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
高处坠落事故多发易发
安全专家指出,高处坠落一直是建筑施工领域中多发易发的安全事故类型,每年出现高处坠落的频率大于坍塌、触电事故。由于高处作业活动面小,四周临空,风力较大,且垂直交叉作业多,稍有疏忽,就易造成严重事故,是一项较为复杂、危险的工作。
安全专家指出,高处坠落事故有三大特点。
一是坠落事件时间短,坠落者没有时间采取补救措施。一般人的反应速度是0.8秒,但一旦发生坠落,在0.3秒内人将下落0.45米;到了0.6秒,下落速度可达到21公里/小时,可产生1.089吨的冲击力。
二是应急救护困难,死亡率高。由于发现不及时、救护方法错误、送医时间过长等因素的存在,高处坠落人员的死亡率往往较高。
三是工作环境复杂,易产生二次伤害。高处坠落发生后,易发生被下方物体戳伤、溺水、触电等二次伤害。
对此,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从多起高处坠落事故分析来看,高处作业时防护措施不到位、人员劳保用品使用不规范是安全事故发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其中,防护措施不到位主要是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缺位,洞口、临空面等防护不到位甚至缺失,未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作业。而劳保用品使用不规范主要体现在高处作业人员未使用或不正确使用劳保用品,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
因此,相关施工单位要防范高处坠落事故,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督促员工改变惯性违章、不佩戴劳保用品的习惯,增强员工避险能力,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同时,还要做到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措施规范化、作业行为标准化,确保现场安全防护落实到位,抓牢扎实每一项安全防范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牢记“七事项”“五硬招”
那么,各施工单位有哪些具体措施来避免高处作业危险事故?安全专家提出了“七事项”和“五硬招”。
安全专家提醒,要必须牢记“七事项”。
一是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二是高处作业中的设施、设备,必须在施工前进行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三是攀登和悬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考试及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四是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五是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进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六是高处作业中所有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
七是随手用的工具应放在工具袋内。作业中的走道内余料应及时清理,不得任意乱掷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此外,谨记防高坠需牢记“五硬招”,具体如下:一是高处作业应使用安全梯(防高坠梯);二是高处作业应使用安全升降平台;三是高处作业必须搭好牢固的脚手架和铺好脚板并进行充分的安全检查;四是高处作业应做好临边和洞口的安全防护并设置警示标识;五是高处作业必须按规定正确佩戴安全帽并系好、系牢安全带。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纳通讯员吴延梅)“您好,我是在线客服,您两天前购买的商品可以申请差价退款……”“您好,这边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