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曹艳,现任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等职务。先后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深圳市热爱儿童先进个人”“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深圳市十佳优秀社会工作者”“深圳市三八红旗手”“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广东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南粤巾帼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深圳市十大爱心人物”“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感动深圳教育人物”,被授予“鹏城青年爱心勋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 本报记者 刘丽 见习记者 钟昕
她是我国首批特教专业学生,也是随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建校校长孙振东一起南下深圳的元老之一。她在元平的28年,几乎历任了每一个教学和行政岗位。2020年2月,她被正式任命为元平特校校长,成为了元平建校以来的首位女校长。在长达31年的职业生涯中,她只做一件事——特殊教育,她就是曹艳。今年,曹艳当选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她说:“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01
真心爱学生,坚持做特教
南方教育时报:元平特校创办于1991年12月。作为跟随创校校长孙振东一起南下的“元老”,您对元平创校的“基因”格外珍重。这个“基因”是什么?
曹艳:我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现更名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培养特教师资的学校,我是第一届毕业生。元平特校于1991年创办,1992年开始招生,首任校长孙振东从南京特师的首批毕业生里挑选了4人来到深圳,我是其中之一。创校时只有听障班和智障班两个班,我是听障班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
创校至今,元平“基因”一直都在,就是艰苦奋斗、爱岗敬业,这也是元平发展的根和魂。在元平最初借址办学的两年里,学生白天在教室上课,晚上老师就将课桌椅挪开,铺上钢丝床,把教室变成教职工宿舍。我们也没有食堂,大家要自己买菜,轮流做饭,不会做饭的人就要去洗碗。再后来结束借址办校,我们也只有一栋教学楼、一栋宿舍、一栋行政楼。即便如此,大家也都没有减少对于学生的爱。因为只有真心爱学生才能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下去。
南方教育时报:您当选“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这样的殊荣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曹艳:评选出的40位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大多数都是在自己的行业功成名就的人。我能够和他们并列获奖,对我来说比较意外。但我认为,这代表着深圳市政府对特殊教育的肯定。其实,特殊教育是我一直坚持从事的职业。把一件事做好很容易,但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并不容易,我认为我目前做得依然很投入,特殊教育也值得我做得更好。
02
亟需解决教育均衡问题
南方教育时报:元平特校起步并不早,却已成为“中国特殊教育的一面旗帜”,背后有哪些原因?
曹艳:首先,当时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元平的建设。元平的校址最初划定占地100多亩,这在1991年的深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元平在建校之初就是一所从小学到中学的一贯制、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与只接收某一类学生的聋校、盲校、培智类学校等不同。当时,这种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是全国首创。
其次,元平历任校长都有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他们为元平设计了很好的发展蓝图,让元平不断发展壮大。
此外,元平可以成为“中国特殊教育的一面旗帜”,归根结底得益于元平坚持打造素质优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我国特殊教育的课程标准直到2016年才颁布。在这之前,元平的老师们一边教学、一边研究,打造“教育、康复、就业一体化”的办学模式,赢得“中国特殊教育的一面旗帜”的美誉。
南方教育时报:在深圳特殊教育的整体布局下,您认为深圳特教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曹艳:深圳特教目前最迫切要解决的是教育均衡的问题。元平在2002年创办了职业高中。随着深圳对于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元平所要承担的体量也越来越大。但只有一所综合特校终归不是社会发展的长久之计。深圳从2017年开始,规划人口在30万以上的区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2019以后,罗湖、福田、南山等区都开办了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这样,元平特校的定位就发生了转变。元平今后要承担听障、视障残疾学生的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含职业高中),以及其他障碍类型残疾学生的职业教育,也就是智障、脑瘫、自闭症残疾学生的职业高中教育。
03
融合教育的目标是共赢
南方教育时报:深圳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出要促进融合教育的发展。作为深圳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委会理事长,您认为融合教育发展的阻力怎么破解?
曹艳:深圳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提出,坚持统筹推进,普特结合。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相互支撑。
目前,融合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要不断加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教教师队伍;二是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特殊教育的统筹规划,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建设;三是要不断加强宣传引导,提升社会对特殊需要学生的接纳度,进一步保障特殊需要学生的受教育权。
南方教育时报:您认为融合教育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
曹艳:融合教育的理想状态应该是能让一部分特殊孩子回归普通学校,并且,普通孩子也能从这些不那么“普通”的孩子身上学习到自强不息、阳光健康的精神。任何一种教育的开展,都一定会产生积极正向的结果,融合教育所希望达到的就是这样一种共赢的局面。
04
从教31年,我给自己打90分
南方教育时报:在深圳各区创建特殊教育学校之前,元平是深圳惟一一所公办特殊教育学校,作为特教老师,这似乎是一份稍显孤独的事业。您在元平坚守了28年,也很难“桃李满天下”,教育的幸福感会打折吗?你坚守至今,为什么?
曹艳:教育的幸福感从不来源于学生的数量。作为老师,真正的幸福感,其实都来源于和孩子的朝夕相处。当了10年班主任,尽管没有桃李满天下,但我的欣慰在于看到那些并不完美的孩子在我的陪伴下考上大学、毕业、就业,然后结婚生子。
作为特教老师,要以“特别的爱心、特别的事业心、特别的责任心、特别的耐心”来做特殊教育。一些有严重障碍的孩子,他从穿衣吃饭开始就需要老师手把手教导,而且往往他们不会给出很及时的反馈,要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我们不会回避孩子的缺陷,我们会陪着他们慢慢成长。
南方教育时报:如果给自己31年的特殊教育事业打分,你会打多少分?为什么?您的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曹艳:满分100分,我给自己打90分。我非常热爱这个职业,一定要做好特教,初心从未改变。在专业技能方面,我觉得我具备良好的特教专业能力,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也将化作一种激励。元平转型发展后的方向和定位,以及如何继续保持元平的优势,继续在全国特教行业里做到先行示范,这都是我们要不断思考和摸索的。所以,留10分给自己继续思考和努力。
新闻推荐
让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走进居民心中贴近社区老人实际、贴近老年人生活,桂园街道老围社区开展法律知识讲座
贴近社区老人实际、贴近老年人生活,桂园街道老围社区开展法律知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