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街道辖区中外居民参加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分享会。
最近几天,南山区招商街道“喜事”连连:10月30日,《南山区招商街道国际化街区建设白皮书》;11月1日,市委组织部授予街道“国际人才街区”称号。
这是全国首本国际化街区建设白皮书,旨在为深圳国际化街区建设探索“招商样本”,为辖区国际人才描绘宜居宜业的美好生活图景。白皮书为招商街道未来五年的国际化街区建设工作确立了行动目标、建设标准和具体措施。
相关专家评价说,招商街道国际化街区建设以“开放、包容、多元、共享”为理念,创造了全国第一个街道级国际创投联盟,全市第一个中英文中国共产党党史展、第一个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业务街道级办理点、第一支国际志愿者队伍、第一本外籍人士双语便民指南。这些“第一”强化了旗帜鲜明的政治引领,营造了宜居宜业的国际化街区氛围,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专业分工的共治共享国际化社会治理格局,提供“招商经验”。
聚焦人才“TOPIC”
五线激发资源优势
今年5月8日,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招商街道工作站在蛇口网谷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挂牌,成为全市首个街道级来华工作许可业务“一站式”办理点。这是招商街道近年来“TOPIC”五线发展战略的成果之一,也是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制度,探索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流程的先行尝试。外企员工Amanda是首个受益者。她喜悦直言“家门口就能办证、领证,太方便了”!
“TOPIC”五线发展战略就是从成就国际化人才(Talent)上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为提升人才国际化能力,街道相关部门每天发布中英语教学推文,“带着英语去旅行”分享活动、“Book aholic书迷”英语读书会以及“你说我讲”中英韩等口语课程。为拓展人才国际视野,组织涉外税务、法律、慈善知识宣讲、中外企业家论坛、创业投资路演。为帮助人才融入本土文化,推出双语便民指南、防疫指南、市民手册、垃圾分类手册、双语中国共产党党史展、有了中国风情展览展播、传统节日嘉年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招商故事”“书记恳谈会”、深圳特区40周年分享会、一带一路嘉年华、国际人才追梦跑等活动。
从联动国际化组织(Organization)上发掘向心力和创新力。为加强与现有国际组织间的共建共治共享,招商街道在帮助韩国商工会、俄罗斯社群、法语联盟、国际学校家委会等组织解决工作、生活上难题的同时,也收获了信任与支持。今年疫情防控期间,这些国际组织就驰援大量人力物力,并肩奋战至深夜,招商街道辖区没有出现一例外籍人士感染案例和涉外疫情舆情。韩国商工会还委托街道向武汉红十字会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捐款十万余元,韩国朋友们动情地说:“在韩国有一句话叫十匙一饭,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同时,支持辖区中外友人建立国际文化交流队伍,与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合作,筹建招商街道国际艺术团,支持国际志愿者建立招商街道国际观气道俱乐部、国际马术俱乐部。结合辖区行业汇聚特点,街道推动建立行业联盟,“食为善”爱心企业在招商街道的扶持下正在牵头组建招商街道国际餐饮联盟。
从升级国际化平台(Platform) 上树立品牌的战斗力和影响力。街道升级国际化服务交流平台。2010年成立的全市首家外国人服务点——沿山社区外国人服务站,紧扣临住登记和来华工作许可两大拳头业务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蛇口网谷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深圳最大的国际化文化交流平台——南山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这些都是招商街道已经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服务交流平台。今后,更名后的招商街道国际社区会客厅将以国际自治组织的孵化培育为抓手,突出开放、包容;更名后的招商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将以临住登记和来华工作许可两大一站式核心业务为抓手,突出专业、智慧。南山国际化交流中心将以有城区影响力的大型国际交流活动为抓手,突出多元、共享。
在打造国际化公益平台方面,深圳基金会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争取成为全市最大的基金会资源对接平台和深圳基金会发展的风向标。招商街道涉外公益税务服务中心集多语种问税平台、外籍人士税务咨询、外语税收知识讲座、国际税收志愿服务等多项服务于一体,让国际人才能够享受一站式涉税公益服务体验。招商盈科涉外法律公益服务中心为辖内中外籍居民打造1对1的免费法律援助,提供最优质的公益法律咨询服务。
在建设国际化创新创业平台方面,以满足国际化人才素质提升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区域特色复合空间业态,链接招商街道创投联盟资源,建设全市第一家国际人才书吧。
从构建国际化机制(Institution)上体现党的引领。国际化街区建设专家库协力顶层设计,蛇口国际海洋城建设与国际化街区建设相结合,助力南山成为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同时,部门联席工作机制与社区国际化工作党委负责制双驱联动,共同推进街区公共服务、民生实事、宣传推广国际化。
从建设国际化社区(Community)上提升服务的普惠性和特异性。重点帮扶水湾社区以海上世界商圈为圆心,侧重打造海上造物节、社区文化节等普通居民参与性强的大型活动,沿山社区以蛇口网谷园区为圆心,侧重打造“国际丽人行”“社区外交家”等类型群体参与性强的民生项目,桃花园社区以壹棠国际人才公寓为圆心,侧重打造“党园商企协会”等高端人才参与性强的社团组织,推动各社区向国际化标准全面提升。
提升公共基础设施“硬”建设
优化国际化营商“软”环境
今年国庆节,承载招商街道辖区无数居民记忆的四海公园,经过近一年的改造升级、焕然一新,正式对外开放,新建的荔香园、叠水桥、杜鹃园、童乐园、岭南茶吧、汉文化馆、梯田叠水等30多处特色景观,成为网红打卡点。
在招商街道,还有许多现代文化、娱乐、创意的地标,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南海意库、蛇口价值工厂……每到一处,便能领略文化的精髓!
近几年,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社区党委核心引领作用,强化多元主体互联互动、凝心聚力,以绣花之功不断优化提升街区整体环境和城市品质,细耕“睦邻友好文化”街区。
文化是一个街区软实力和竞争力的体现。招商街道党工委,一手提升公共基础设施“硬”建设,一手优化国际化营商“软”环境,提出打造“四个一”文化品牌,依托赤湾文博圈,在赤湾社区打造一支文化护卫队、一部文化记录片、一场文化艺术展、一条文化“微马”线,推行赤湾文化节等特色服务项目,让历史文化风貌与现代都市文明交相辉映。
一手着力提升公共基础设施“硬”建设,一手大力优化国际化营商“软”环境。招商街道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强化政治领导、提升服务水平、驱动街企互联,筑牢“红色堡垒”,领航企业健康发展,营建一流营商环境。
强化党建引领服务,创建“红色家园”,营造新型营商环境,设立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引入党群服务、政务服务等197项服务,打造成为全区首个街道级自主创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7”资料受理点;针对蛇口网谷和南海意库694家企业党员,结合1067名企业党员所从事的行业,成立了72个行业党支部,实现党组织资源优势最大化。
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天使基金投资企业落地需求等问题,招商街道成立全国首个街道级创业投资联盟——招商街道创业投资联盟,为辖区“双创”企业和“双创”项目提供资金扶持、政策咨询、项目推介、成果展示等服务。
招商街道国际化营商环境显示提升:注册企业从2010年的2751家,增加至2018年的17609家;外资企业从2010年的24家,增至2017年的50多家。
多元社会交融 多元文化汇聚
今年8月25日,招商街道20多名外籍居民受邀齐聚南山国际化交流中心,参加“我的深圳40年”活动,分享自己与深圳的故事,共同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23年前,我就来到蛇口,当时海上世界远没有现在这么繁华……”“当年来深圳,我还是热血青年,现在大家都说我是"老深圳"了……”20多位外籍居民代表现场分享自己来深拍摄的第一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重温“我和深圳的美好初见”回忆。
这是招商街道举办深度认识深圳系列活动、组织多类别社会融入与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是招商人!”,为了让外籍人士与辖区居民良性互动,招商街道针对外籍不同人士、不同需求、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兴趣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全方位、多类别让他们融入社会,成为深圳“家园”的一份。
今年疫情以来,不少外资企业复工复产难。招商街道结合外企特点和实际需求,抓好精细化服务,3月就复工外资企业149家,累计复工人数2482人。招商街道还引入涉外社工并提供科大讯飞翻译机,辅助做好疫情期间政策解读和线上线下复工指引服务;第一时间拨出有限的物资储备,为蛇口希尔顿南海酒店、正大康地等企业送去口罩,一系列举措破解了外企复工复产难。
在沿山、水湾、四海三个外籍人口密集的社区,招商街道还引入“三人一组”的涉外社工队伍,协助开展外籍人士的入户排查、居家医学观察等保障工作。
招商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理说,未来5年,街道将以强化样板示范街区的建设标准、促进中外多元交流融合为目标,在硬件上打造历史人文景观、环保慢行健康路道等亮点工程;在软件上全方位升级街区国际化服务体系,努力建设成世界瞩目、国内先锋的国际化建设示范街区。(王京 何雅风 张举潇)
新闻推荐
重阳节大南山实行单向上下山 明华中心上蛇口海关下,小南山暂停开放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王慧琼)本月25日为重阳节。南山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昨发出通告,明确10月24日至26日中午12时为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