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魏秧子) 日前,罗湖区召开主题为“共创·共享·共生·共荣”的粤港澳教育交流研讨会。会上正式宣布成立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大湾区教育研究部(以下简称“研究部”),公布《深圳市罗湖区粤港澳教育工作交流方案》,确立了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等8所学校为首批粤港澳姊妹合作实验学校。今后将汇集粤港澳三地研究力量,打造高端交流平台。
探索“粤港澳融合课堂”
现场,罗湖区副区长宋强介绍,研究部成立的核心目标是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及其辐射区域的教育发展,依托粤港澳政策环境等优势,打造大湾区教育的发展战略。联合粤港澳三地教育专家,以及热心教育事业的社会力量,以提升罗湖区教育品质为总体目标,致力于粤港澳三地教育理论创新、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致力于服务罗湖区文化传承的创新,服务“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教育的深度融合,助推罗湖区教育发展。
此次,罗湖区确定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锦田小学、红桂小学、莲南小学、南湖小学、罗湖小学、红岭小学和碧波小学8所小学为首批粤港澳姊妹合作实验学校,聘请粤港澳三地教育专家作为顾问,共享跨地区教育融合优势。实验学校以研发精品课程为重点,积极探索“粤港澳教育融合课堂”,在教学设计、特色课程开发、课堂诊断等方面求实创新,给学生提供富有生命力的新型品质课堂。同时,三地还将积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教师专业一体化发展”的培训体系,集合三地优势更系统地为教师进行职后培训,加强基础教育教师与高等教育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罗湖区教育局局长殷刚指出,罗湖将以“开放、融合、智慧”为元素,聚焦“线上线下融合、国内国际融合”,共享信息资源和专家智慧。着重在学校建设、课堂教学研究、新时代教师塑造、课程建设和高端论坛分享5个方面分步推进三地教育交流活动;以“交流合作,协同创新”的心态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新时代大湾区学校。
三地专家建言献策
会上,来自香港、澳门和深圳的教育专家介绍了三地的教育概况,并探讨三地在课程研发以及文化融合教育等方面的情况。香港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介绍了香港教育目前的发展现状;香港福建中学科技主任陈森泉则从STEM教育的角度入手,揭示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实质。澳门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李树英从教师专业发展新视角,谈到了智慧教育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变革。
随后,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校长柳中平、《学校品牌管理》杂志总编王永江及李树英、陈森泉四位专家围绕“深化教育合作,共创新型粤港澳教育交流”话题展开讨论。
据悉,根据《深圳市罗湖区粤港澳教育工作交流方案》,计划到2022年,粤港澳教育合作更加深入广泛,教育交流框架基本形成,罗湖区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35年,粤港澳三地教育合作形成以教育创新为主要发展模式,多元文化进一步融合的粤港澳教育交流框架全面建成。
新闻推荐
罗湖实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小区空气清新多了,餐饮油烟投诉逐年减少
罗湖区所有餐饮店实行油烟排放全覆盖、精细化管理。专题“以前楼下餐饮店的油烟味总往上窜,阳台晾的衣服总是附有一股油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