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华强北。
华强北已成深圳网红打卡地。
第三届华强北科技艺术节与第22届高交会同期开展。本届科技艺术节共设科技、时尚、艺术三大板块,导入时下最新、最潮、最炫、最酷的表现手法展现华强北的风采。
华强北坐落于深圳市福田区,长度930米,平均宽度60米,四周道路合围而成的商圈仅有1.45平方公里。面积虽然不大,但它在过去四十年中见证了一个个企业和个体发展壮大的传奇,也缔造了无数财富和奇迹,成为了深圳的一张城市名片。从工厂密布的工业区到孕育了深圳第一家自选零售型超市的知名商圈,再到“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完成了一次次的华丽转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华强北仍在不断撕扯或附着的各类标签,突破着已经形成或是正在形成的各式业态,探寻无数种可能。华强北,不设限。
从过去到现在:
砥砺数十载,终成“中国电子第一街”
上世纪70年代末,华强北人烟稀少、遍地黄土。伴随着改革开放,涵盖了机械、核工业、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机械工业部来此创立部属电子工业企业。随着工业企业逐渐增多,该地遂建立“上步工业区”。相比当时蛇口、华侨城等地工业企业的零散分布,该地由于工业企业较为集中,成为了深圳工业起步之地,也为后来成为“电子行业晴雨表、风向标”打下基础。80年代中期,上步工业区初具规模,形成了以电子行业为主体和特色,辅以轻纺产业的工业园地。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华强北的第一次“转型”悄然来临。
1985年,深南天虹商场开业。这家老商场创造了深圳乃至全国多个“第一”:它是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的商业零售企业;第一个在国内全面开架销售的商场;第一个提出最低价格承诺的商场……深南天虹为当时的工业区注入了商业发展的先机,成为了深圳商业发展史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里程碑。1994年,深圳第一家自选零售型超市——万佳百货华强北店开业。在这里,深圳人第一次可以自己推着购物车自选购物,这也成为了深圳零售企业转型的一个分水岭。自此,女人世界、顺电……多家商超入驻华强北,在这里蓬勃生长。华强北充分利用之前工业区标准厂房容易被改造成商业空间的独特优势,从天虹的一枝独秀进入了百花争春的新局面中。
在华强北,新业态的生长从不因主导业态体量庞大、地位强势而停滞不前,相反,这里是最能体现“深圳速度”的地方之一——当外界只是感觉到一点点动静的时候,这里早已经有千万商家涌进来了。1986年,深圳电子集团公司成立。1988年,深圳电子集团更名为赛格电子集团,并在赛格工业大楼一楼设立全国第一家专门销售国内外电子元器件的电子产品交易市场——赛格电子配套市场(赛格电子市场的前身)。这奠定了华强北“中国电子交易第一市”的地位,也促使华强北转型为中国最大的电子交易市场。赛格电子市场成立之初,面积只有900平方米、43家商户,但很快就吸引了外界厂商的注意,入驻商户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1998年,与赛格一街之隔的华强电子世界开业,赛格、华强双雄对峙的局面初步形成。随后,远望数码城、赛博数码城、明通通信市场、桑达电子通信市场等相继登场,华强北走进了群雄争霸的黄金时期。“一个铺位申请表,从楼上办公室拿到楼下街上,就能卖5万块。”深圳市电子商会高级顾问程一木回忆道。彼时的华强北俨然成为了一个超强磁力场,吸引着五湖四海坚信勤劳致富的人们来此挖掘人生的金矿。据统计,从华强北走出的亿万富翁有50多个,其中包括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神舟电脑的创始人吴海军等,在那段光辉岁月里,他们的命运与华强北同频共振。
从电子市场成形到群雄争霸:
最兴盛时期酒店一房难求
从商业旺区到首屈一指的电子产品集散地,华强北的第二次转型拥有着令其他地方羡慕不已的“天时”“地利”“人和”。程一木介绍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凭借其良好的营商环境、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政策红利及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吸引了诸多外商来此投资兴业。同一时期,民营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电子制造业出口规模持续攀升,这些都使得电子配套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而同零售相比,电子市场的“平效”(即单位面积的盈利)更高。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华强北自然而然地从零售业态主导转型成为了电子市场云集的商圈。电子市场交易多、物流需求大,继而进一步带动了地产、餐饮、金融、物流等多种业态的迅猛发展,形成庞大的产业生态圈。以金融业为例,在2010年前后,华强北集聚了60多家银行网点,一栋楼分布着两三家银行网点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从电子市场成形到群雄争霸,华强北也经历了从元器件到电脑再到手机不同产品主导的阶段。上世纪90年代前,电子市场主要销售的产品为电子元器件。1995年,Windows95出现,开辟个人电脑时代。电脑走下神坛,从单位机房里的高级办公设备成为部分百姓家中添置得起的数码产品,也因此成为了华强北电子市场中销售的主角。2000年前后,手机销售规模壮大,因其更新迭代速度快、物流仓储成本相对电脑低等特点成为了华强北新的销售热点。手机市场的繁荣也把华强北的辉煌推向了高潮。顶峰时,华强北日均人流量达50万人次,日资金流量达10亿元人民币。1986年创立于华强北的迪富宾馆见证了这一辉煌。迪富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李春说,最兴盛时期,酒店一房难求,来此采购的客商往往需要提前好几天预订。
华强北的发展并非一路高歌猛进。近年来,全球经济低迷;互联网、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对线下采购造成冲击;深圳经济特区内外一体化,各区都有了自己的商业中心;华强北自身转型升级及市政建设围挡……种种因素叠加,使得华强北的发展脚步有所放缓。
从现在到未来:
新业态、新目标、新方向
目前的华强北容纳了6万多家企业、4万多户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22万,年交易额超2000亿元人民币。无论规模和境遇如何,华强北求新求变的脚步从未停止。2017年8月,明通数码城嗅得商机,率先进军美妆市场,出租率高企。和前两次大的转型受市场驱动一样,逐利的天性和对“市场”的敏锐嗅觉使得其他市场也纷纷效仿转型。2020年,疫情使得消费者对美妆产品的采购从境外转移至境内,进一步刺激了美妆市场。“我们常把铺位转让"喝茶费"视作衡量市场的指标之一,现在华强北美妆铺位的"喝茶费"可以达到数十万元,这表明了美妆市场是十分景气的。”程一木说。
除了美妆这一强势崛起的业态,回归到电子这个“老本行”,华强北已经从零售批发进入到自主创新的新阶段,沿着成为电子产业资源调配中心和智能硬件创新中心的发展趋势大步迈进。供应链和市场优势使得华强北成为了不少研发团队的首选之地,因为尤其在硬件的早期开发阶段,团队能更快地在这里将设计落实成产品。“我们可以快速地获得各种元器件解决方案,楼下都是我们的供应商。而且华强北是电子产品窗口,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全球对产品的需求。”一创新企业负责人鲁跃介绍道。吴一(应受访者要求化名)是一家技术公司负责人,他也同样对华强北蜕变成为创新高地抱有较高期待。吴一站在开发者角度认为,未来华强北可通过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的方式搭建品牌平台,形成溢价空间,以此覆盖中小企业产品研发“冷板凳时期”的成本,让企业安心研发,实现更高的品牌附加值、技术附加值。开发工程师们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大项目的研发中去,实现个人价值。如此,创新研发就能更好地在此扎根,带动华强北顺应时代脉搏创造更大的成就。
程一木认为,未来的华强北还可成为一个以数码时尚为特色的创意文化集聚中心。如今已经将科技、时尚、文化融合在一起,成为了一个特色体验街区。2019年,华强北被列入深圳市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也是福田区唯一的市级文化特色街区。同年,华强北建成全国首个5G生活体验街区,率先实现5G信号全覆盖,5GVR互动游戏、360度8K全景VR直播、5G远程驾驶、VR云游戏、5G超声诊疗、户外5G体验快闪、各大型商场5G体验……在这里,市民们可以一站式体验科技、时尚、文化碰撞产生的火花。在本届高交会上,作为分会场之一的华强北还组织开展了5G直播、展位推荐、直播带货、新品发布等活动。
今年,华强北专门策划了华强北摄影艺术行为展、“庆祝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福田区建区30年—华强北抗击疫情美术作品展”及一系列具有“科技+时尚+艺术”特质的文化活动,结合5G技术进行科技创新展示,推动华强北时尚先锋商业街区文化与智慧新锐电子科技文化的融合发展。
晶报记者 张乃凡/文(图片为资料图)
新闻推荐
深圳晚报讯(记者刘丹青)11月13日上午,福田区重大文体设施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国际体育文化交流中心施工现场举行。深晚记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