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围打造优质宜居的生活空间
昔日水围村
毗邻皇岗、福田口岸和广深高速,热闹与繁华已然成为外界对水围的第一印象。然而,高楼矗立却阻挡不了水围小学内传出来的朗朗书声,游人摩肩擦踵却无碍水围文化广场上老人散步的慢时光,发展的匆匆步履也不能打破原居民坚守“水环四壁,围昌万年”的围门……位于深圳福田区闹市中心的水围始终坚持环境立村、经济强村、文化兴村、社会管理、改善民生、提升素质,打造农村城市化改革的典范,为城中村改造管理及社区工程建设提供“水围范例”。
600多年前水围人的祖先在这里扎根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福民路上车水马龙,一派忙碌繁华的景象,而一路之隔的水围村内,长者们却悠然享受着安逸宁静的阳光,在水围文化广场内晨练。
“水围、水围,顾名思义,我们的村原来都是被水围着。村庄地势低,一下雨就容易遭淹。”三十载沧海桑田,但在庄大爷眼中,忆苦思甜才是水围能取得今天成就的关键。
水围的由来在社区里都是口口相传,为每一位水围人所熟知。600多年前,水围人的祖先在这里扎根,先以晒盐捕鱼为生,后来挖掘出“龙秋古井”奠基立围。此后的几百年时间,水围人都是以传统的农耕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维持生计,村民的生活仍然相当贫困。
1980年,水围划为行政村时,村集体的全部家产仅有一台旧发电机、一台旧拖拉机,全村固定资产不过几万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水围人开始充分利用好政策,巧妙地利用祖先留下来的良好地理环境,个人的经济状况迅速得到了改善。
从过境捡鸡粪促进农业生产,到边境小额贸易,再到收购香港废旧物资以解决国内建设的各种需求,一些香港老板也开始到水围投资,开掘鱼塘发展水产渔业……水围人民终于开始告别贫穷。尽管经济有所发展,但上世纪90年代前,水围旧村还是一个地势低洼,污水横流,环境卫生恶劣的都市中的村庄社区。
设区、成立公司助力水围腾飞
水围紧随经济特区发展的步伐,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作为深圳市水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的庄国平在自我的成长中见证了这一切。
199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深圳市设立福田区。有了主心骨,整个福田区迎来了飞跃式的发展,水围村也借这阵东风走上了新台阶。
1992年10月15日,水围居民委员会正式挂牌,作为深圳首批农村城市化改造的村落,水围村人由原来的农民洗脚上田,变成了城市居民。也是在这一天,经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批准,在福田区水围居民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深圳市水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原始村民转变为深圳市水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民,通过所有股民公开投票,民主选举并报上级批准,由此产生了第一届深圳市水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领导班子。
从1995年开始,水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使水围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可喜成绩。截至2005年,水围股份公司拥有固定资产6亿元,集体经济年收入达4600万元,居民平均每户拥有住房800平方米。
水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在不断地探索改革的路子,不断地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地大胆实践,将“创新是动力,管理是效益,经济是实力,文化是魅力”“口袋富更要脑袋富”作为治村理念,从思想上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加速了水围村的发展。
探索城中村治理的“福田模式”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全市范围内的不少原居民选择搬离城中村住进商品房小区,而在水围恰恰相反。庄国平告诉记者,超过九成的原居民都是选择住在水围,除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感情牵绊,更重要的是水围打造了能媲美高端住宅小区的管理模式。
说起这个,租住在水围的人显然更有发言权。想起这段时间的居住体验,水围居民张洁不由得露出微笑。“你能想象得到吗?城中村出租屋的门禁竟然是人脸识别!”她对记者说。得到租户的认可,庄国平倍感欣慰。“现在已有43栋村民房屋交给公司升级改造。通过安装人脸识别,不但可以甄别住户,还能对独居老人进行看护,像老人长时间不出屋,系统内部就会提醒我们安排人员登门走访。” 庄国平说道。水围首创了深圳市城中村出租屋“旅业式”管理模式,建立了人口信息采集平台,做到“来有登记,走有注销”,强化了治安、计划生育等社区管理,治安明显好转,吸引众多客商、白领一族落户水围,经济指标、国家税收、村民收入逐年增长。为强化社区治安管理力度,原居民自发组织了一支30多人的中老年义务巡逻队,走街穿巷,保一方平安,受到公安部门嘉奖。加强基层生产安全建设,水围还成立了一支15人的专业消防应急小分队,常规性地进行灭火、扑救、排险、防患一系列专业培训、训练、演习,防患于未然。
据了解,为响应深圳市委市政府“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号召,在福田区政府的支持下,区政府、水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深业集团三方合作,对水围新村的环境、村民房屋进行升级改造。在原有的村民房屋不拆除的前提下,将水围新村改造为休闲、购物、居住的国际社区,并进行深圳市城中村首个人才公寓房的试点改造,为政府部门提供了504套设施齐全的青年人才公寓。
这是政府及水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探索村民房屋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探索城中村物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型的发展新模式,一方面是提供优质适度的管家式服务,打造优质宜居的生活空间,一方面提升片区消防和治安的管理能力,降低消防安全隐患,综合提升片区整体环境。将水围新村改造成为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先进、环境优美的国际社区,是推行公司和村民物业转型,提升物业价值的重要试点。
“一个有文化的村庄,才是有灵魂的村庄。”这是每一任水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都坚持的信念。水围村以小社区构筑大文化,实现人与文化、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投资1.5亿元兴建了八大文化设施:庄氏先祖当年砌围立村的围门、庄子铜像、拆200多间旧房建7800多㎡水围文化广场、图书馆、雅石艺术博物馆、恒春园(水围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历史文化长廊,修葺了明清古井文物保护遗址。
她位于深圳河以北、金田路以西、福民路以南,毗邻皇岗、福田两个口岸。她占地面积0.66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1300多人,暂住人口3万多人。她是水围,正迎风展臂,欢迎每一位愿意来此栖居的远方来客!
晶报记者 李果 刘宇斌/文、图
新闻推荐
深圳晚报讯(记者刘丹青)11月16日,第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云上文博会)正式拉开帷幕。福田展厅设有七个分馆,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