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森林生态系统和绿地生态系统对福田区GEP的贡献率最大,主要价值体现在其对生态系统的调节上。图为福田中心区生态环境。受访单位供图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风向标和睛雨表,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情况。
深圳市福田区作为现代化中心城区,可谓是“寸土寸金”。福田区自然生态资源究竟有多丰富?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福田管理局已完成对福田区GEP测算,构建了符合福田区特色的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
强力整治九大类空气污染源、全力推进重点物种保护、率先开展“清洁护河百日大行动”、将打造滨海特色生态景观集群和公园式金融中心和产业园区……近年来,福田区有力提升生态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实现GDP较大幅度增长前提下GEP规模总量仍能同步增长。
●陈熊海吴琛
GEP成生态文明建设新标杆
国民生产总值(GDP)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硬实力,而GEP(GrossEcosystemProduction)则是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包括生产系统产品价值、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和生态文化服务价值,是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应的核算体系,以货币价值的形式将无价生态体系各类功能“有价化”。GEP关注的是生态系统的运行状况,对应于GDP关注的经济系统运行状况。GDP反映一个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而城市GEP反映一个城市的生态文明水平。
2020年6月,福田区正式启动2015年、2018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工作。在总结和分析国内外生态系统价值研究的基础上,以深圳市GEP指标体系为基础,并充分考虑福田区作为高度发达的现代化中心城区,构建了符合福田区特色的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为福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风向标和睛雨表。
核算指标体系包括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3个二级指标包括生态产品、生态调节和生态文化,另有17个三级指标,涵盖林业产品、水源涵养、固碳释氧、空气净化、噪声消减、文化科研等各个方面。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福田管理局在系统分析福田区生态系统格局与类型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全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进行了科学定量核算,基本摸清了全区生态资产特征与生态产品价值。
核算结果显示,福田区2015年、2018年的GEP分别为240.55亿元、251.91亿元,三年增长11.36亿元。
在2018年福田区GEP中,从服务功能看,生态调节服务价值最高,为247.51亿元,占98.25%;其次是生态文化价值,为4.32亿元,占1.71%;生态产品价值为0.08亿元,占0.04%。从不同生态系统看,森林系统2018年GEP值最高为126.04亿元,占50.03%,其次是城市绿地GEP值为113.46亿元,占45.04%,湿地、河流湖库与近岸湿地的服务价值分别为5.10亿元、2.60亿元和4.79亿元,占比相对较低。
其中,福田区森林生态系统和绿地生态系统对福田区GEP的贡献率最大,主要价值体现在其对生态系统的调节上。结合福田区GDP看,福田区2015年GDP为3256.24亿元,2018年GDP为4018.26亿元,实现了在GDP较大幅度增长的前提下GEP规模总量仍能同步增长。
“四大保卫战”提升生态供给能力
一直以来,福田区坚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投资生态资产建设,努力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充分发挥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优势。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通过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生态保卫战、静音保卫战等“四场战役”,有力提升了生态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
生态保卫战,福田区稳步推进低效林、中幼龄林改造工程,以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代表,全力推进重点物种保护,推进动植物生境建设。严防外来物种入侵,建立数据库,确定危害等级,建立预警机制,完成薇甘菊防控。福田的生态绿化远超深圳平均水平,绿化覆盖面积3384.48公顷,绿化覆盖率突破40%,立体绿化率达6.5%,远超深圳1.67%的平均水平。GEP中和生态绿化密切相关的固碳释氧、调节气候和水源涵养指标三年增长11.35亿元,森林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三年增长5.02亿元。
蓝天保卫战,福田区强力整治扬尘污染、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等9大类污染源,贯彻实施“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截至11月初,福田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3%,优良天气较去年同期增加超过20天,PM2.5浓度降至18.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超过20%,全面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和欧盟标准,GEP中“净化大气”指标三年增长约32万元。
碧水保卫战,福田区于深圳率先开展“清洁护河百日大行动”,以河长制、湖长制为统筹,全力实施“一河(湖)一策、“一河(湖)一台账”“一河(湖)一评估”等治水“三个一”制度,清理各类排水设施16.45万个、整治“散乱污”企业(场所)153家,攻坚治水提质,推进涉水污染源排查整治。2020年上半年,水环境质量再次获得突破,辖区六条主要河流水质全部达标,其中,福田河平均污染指数同比下降超过60%,水质优于Ⅲ类标准,达到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保护区要求。
打造滨海特色生态景观集群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福田区还将从数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福田区的GEP。一是打造以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深圳湾公园(福田段)和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为两翼的特色生态景观集群,创建以大都市城区观鸟、亲海为内涵的生态亮点,形成城市中心区生态高地的特色品牌,增强文化科研和休闲景观的内在价值;二是将绿色发展理念,充分融入福田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片区、环中心公园活力城区“三驾马车”的建设中,打造公园式的金融中心和产业园区,增强福田生态系统的产出能力和文化科研价值;三是严格控制辖区中部香蜜湖公园、中心公园、莲花山等区域的开发建设,对于景观单调和生态稳定性差的林地,加快林相改造,积极探索通过“第五立面”拓展城市绿量的途径,探求高密度建成区的绿化提升途径,如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绿墙、阳台绿化、桥体绿化等形式,继续打造“百园福田”,形成以“市政公园+社区公园+绿化带公园”为框架的公园集群,提高福田绿化覆盖率,充分发挥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等生态系统功能。
另外,福田将对标国内外生态美丽河湖最新理念、最高标准、最优水平,持续改善河湖面貌,推进“安托山—园博园—竹子林—红树林”“笔架山—中心公园—皇岗口岸”东西两翼山海通廊建设,构建山、海、城一体化都市生态游憩网,将良好河湖生态环境转化为福田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绿色福利,塑造美丽河湖建设新标杆;推进滨海生态景观带建设,以现代化大都市布局为基础,将全区山、水、林、湖、海等自然生态元素与都市楼宇、道路等高度融合,营造出“全景+湾景+河景+街景”的公共景观节点,打造优良的城市中心区生态环境,提供一流的生态服务功能,将绿水青山资源持续转化为民生福利。
“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福田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福田区GEP的核算模式为未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以GDP和GEP的双提升为目标,将GEP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和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引导人们树立生态环境价值观,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将“中国电子第一街”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华强北打造全球标志性商圈
(记者刘虹辰)华强北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活力,今年前三季度辖区新增注册企业1886家,辖区企业营业收入1284.79亿元,同比增长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