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笑兰
冬的深圳,午后的阳光不那么晃眼,斜斜地从大王椰子树、美丽异木棉上照下来,温柔地拂过面颊,也给心头带来一缕缕明媚。我应邀来到罗湖区艺嘉国际大酒店,由市社科联主办,市文学学会、市华文文学学会承办的学术沙龙“创意写作背景下的创意城市建设”将在这里举行。
这是第12届深圳学术年会主题学术研讨会其中一场学术活动,由创意写作博士王国猛主讲,数十名文化学者、作家、创意产业从业者等聆听了讲座。王国猛以创意写作为切入口,联系国内外实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创意写作与推动创意城市建设的关系。他对创意写作与创意城市建设研究颇深,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尤其对曹丕的《论文》,陆机的《文赋》等古典文学地阐述,表现出深厚的文学底蕴。
贝小金谈她翻译的华人诗人黄惠波的诗集,感染了所有的人。
贝小金说,她穿梭于中欧之间,停留在偌大国际机场候机时,看到琳琅满目都是西方文学译本,几乎很少看到汉语作品,便开始幻想,把中文作品译成英文版本出现在一个个国际机场或者欧州的一些图书馆里。中国也不缺乏优秀作品,怎样让中国文学与时代脉搏相连?需要走出去。诗人黄惠波的作品题材精妙,有着大自然的纯情,内容丰富,形式不拘一格,简单几句诗像叙述一个故事,以物说事,寓意深刻。比如《致蟋蟀》,说的是一个小孩在玩弄一只蟋蟀,蟋蟀痛苦的样子,奄奄一息,蠕动的身躯分明在承受着痛楚,而微弱的声音似乎也在向我们诉说什么……这就是我们生活的都市哟,什么时候连蟋蟀也变得如此无奈。现代工业区里一处处高傲的烟囱……从蟋蟀写到城市建设对小动物生存的影响,这是一个让人沉思的题材,且流露岀真挚而悲悯的诗人情怀。贝小金说,翻译时最难处理一个问题是,怎样把握好诗人的节奏感。黄惠波的诗歌具有旋律美,既不像古诗那样刻板,但又不失古韵,也不像现代诗那样随意,却又奔放自如,“让诗歌翻译读起来依然韵味十足,不会变得平淡无奇,这是个创意性翻译”。
沙龙在贝小金与帅虹、西西、郭雪艳、老农、熊宗俊、剑南几位作家朗诵黄惠波的诗歌里渐至尾声。有趣的是他们分别用中文、英文、爱尔兰语、壮语等多语种朗诵,让人从中感受到诗歌无穷的韵律美。人声是最天然、奇妙的“乐器”,而几个人以不同声韵、声调演绎的吟诵,更是任何乐器都无法替代的。精彩朗诵,配上古琴、竖琴音乐,像一首多声部的乐章,在这静静的午后奏响。
我想起蒋子龙先生在“2020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上的讲话:我有一个观点,经济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深圳先发展经济,深圳的文学一定会后来居上,经济富裕的地方出学人。我关注深圳的经济,因为深圳的经济跟文化融为一体的时候,深圳一定是一个健全的有前途的有巨大能量的城市。
一个城市因为各种有利因素可以实现经济快速起飞,经济的发达也推动了文化的繁荣,深圳便是如此。
新闻推荐
花1元可把百元法律书籍带回家!罗湖举办“全民学法 阅读有礼”活动,发放单张面值99元和49元的购书优惠券各1000张
罗湖举办“全民学法 阅读有礼”活动,发放单张面值99元和49元的购书优惠券各1000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