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驰
一提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突然想到了“弹指一挥间”,一切好像就发生在昨天,尤其深圳,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速度,在速度之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气度、魄力和越来越强大的文化自信。
从古到今,道德、艺术、科学是人类文化中的三大支柱。四十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每一位中国人在“弹指一挥间”,不假藉各种神话的力量,得以在现实世界里生稳根、站稳脚,创造出属于中国的崭新的改革神话。时代一路狂奔,过去的“事物”会逐渐远去,但艺术会将它们的“精神”捡拾起来,存放在戏剧里,让其“活”在舞台上供人回忆,供人思考。
日前,我在广东省歌剧舞剧院的附属小剧场观看了由延安、深圳两地联手策划,深圳市福田区出品并创演的话剧《亲个蛋蛋的红黄蓝》——这是一部很扎实的现实主义作品,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时间顺序,讲述了从老区延安出发的三位农村青年高新红、黄粮、郝彩扣来到改革大潮前沿阵地深圳经济特区打工,遇见了深圳开粥档的阿蓝、周姨一家人,继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编剧通过南北两组小人物命运的交集,以诗化而富哲思的语言,生动记录了时代大潮下人的发展和变化,巧妙地将老一代打天下的“初心”,通过现代青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具体事例,精彩地演绎了出来,也表现了小人物一诺千金、奋发向上、勇敢追梦的精神。例如剧中人高新红一诺千金,因为答应了粥店老板娘要把粥档变成粥铺、粥城,为完成这个心愿,他一直坚守承诺,并不断地推行改革,让小富即安的伙伴们不理解,甚至是纷争不断,最终弃他而去。高新红的责任心与诚实守信,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这种精神,是这个剧的核心亮点。每当高新红说出台词:“人这一辈子,总得有梦想,有点担当吧!”台下观众就会响起热烈的掌声。当一个个人举起精神的旗帜,梦想就能照进现实。
从编剧秦锦屏的文本构思上看,延安走出来的青年,本身就带有一种精神化符号,寓意着延安老区人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勇气,改变命运的胆识和文化自信。编剧也巧妙将红色基因赋予在男主角高新红的骨血里面,使得该剧更具有传承文化的象征意蕴。而高新红又将这种红色基因带到了他追梦的深圳,与深圳改革开放、兼容并蓄的蓝色文化相结合,红色文化和蓝色文化及他们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文化交融渗透……全剧以“粥”为媒,引出“民以食为天”。食为人之魄,文化则滋养人的灵魂。黄土文明、红色革命文化与蓝色海洋文明,通过粥铺发生的故事相互交融碰撞,于是形成了“亲个蛋蛋”的红黄蓝。“红黄蓝”三种精神交相辉映,让这部戏极具魅力。这是剧本中诗意之所在,也是戏剧带给我们的社会意义。
舞台上浓缩的故事抒怀过往,展望未来,让观众“倾听”改革浪潮中涨潮的激越,也看到追梦人身处低谷时的“浪奔浪流”。观众会从编剧诗意的语言中找到追梦人踏浪的节奏,找到慰藉心海的中国精神。
此外,这还是一部以小见大,以几个卑微人物的命运变化,折射国家命运变迁的一个好剧目。全剧洋溢着为求建国梦的延安精神和践行强国梦的深圳精神。这两种精神贯穿在作品的人物当中,故事的发展当中、矛盾的冲突当中,用人物的命运来进行铺陈,选材精巧,举重若轻。剧中有这样一个细节:高新红在不断地扩大经营的同时,并没有简单地让粥铺仅是一个供人喝粥的地方。他的经营理念是人不仅仅要长肉身,还要长精神,所以他出售的五谷杂粮粥,其实蕴含有很深的意义——以五谷杂粮为纽带,带动整个地域的文化交流,让文化来反哺人的精神。这也是剧中的另一个亮点,“粥铺”变“粥城”,这不仅代表着小人物圆梦的一个过程,更说明了文化与人的关系,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与社会文明的关系,可谓四两拨千斤。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小人物所代表的人民群众永远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也永远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正是从编剧精心提炼的小人物形象身上,看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初心、使命感、追求幸福的奋斗历程。
总体而言,这是我这几年看到的深圳相对较大型的、比较好的一部作品:第一,政治站位很准确;第二,艺术张力也很大,而且我还看到了具有一定的市场潜质。剧本特点非常明晰,一是它符合个人的体验和生活的本质,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二是符合当代人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三是符合中国理念和中国精神的需要。正如业内的专家们在前期论证时谈到的那样,“从这台话剧中能够捕捉到红、黄、蓝、彩等主要人物,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而同步产生的精神上的变迁。而这个变迁,恰恰是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重要标志。”
《亲个蛋蛋的红黄蓝》全剧既具有浓郁的地域气息,也具有很强大的时代气场。略微遗憾的是,导演手段和演员表演风格与舞美语汇稍显不够统一,如果能将一些诗化语言和哲思性的语言在舞台呈现、展示得更有戏剧力量,效果会更好。但这是从观赏美学上提出的一个设想,并不影响该剧所要表现的时代意义。凡是一切有价值的戏剧,都是富于时代性的。总而言之,编剧用非常真诚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时代的缩影,用一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凝聚着高歌时代的结晶,同时通过戏剧的方式为时代发声,这舞台上所呈现出来的不就是我们压缩精炼的人生吗?
这恰恰就是该剧的意义之所在!由衷希望该剧能进一步进行加工、提炼、完善,成为深圳戏剧的保留剧目,成为广东省的戏剧艺术精品。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张锐)近日,深圳市第十六届“创意十二月”系列活动之一、第六届金蜗牛填词大赛全国总决赛颁奖晚会在深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