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岗第一市场蔬菜区
鹅公岭市场肉类专区
明亮的环境,划分了区域,副食、杂货门店环市场四面排列,蔬菜、水果、肉类摊位在中间,透着人间烟火气通道也干爽整洁!“现在逛菜市场,确实感觉不一样了,不像以前到处乱糟糟湿漉漉的,环境像在超市和便利店一样,使用市场标配的电子秤交易后有电子小票,扫描二维码便可以查询菜品的来源和质检情况,安全放心!买菜的心情也变好了。”近日,到横岗第一市场买菜的一名市民对买菜环境非常满意。
2020年是深圳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决胜年。今年以来。深圳市龙岗市场监管局以升级改造为契机,以疫情防控为重点,以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全力推动全区农贸市场硬件提档、管理升级、服务增效,树立出多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标杆,将农贸市场打造成一张张龙岗名片。
龙岗市场监管局局长周卓荣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座谈会上提到:“小市场,连着大民生。过去脏乱差的农贸市场已不能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要从提升民生福祉的高度全方位谋划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走出一条适应形势的新路子,让百姓逛农贸市场成为一种享受。”
“一场一策”
升级改造齐推进
龙岗区共有农贸市场105家,数量全市第一,占全市农贸市场总量的29%。由于龙岗辖区范围内大部分市场都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环境卫生、食品及消防安全等问题。
龙岗市场监管局承担全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牵头工作后,根据“市级指导、以区为主、部门共治、街道主抓”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区街各单位的职责定位,有效避免职责推诿,高效推动工作落实。该局提出以“规划引领、标准管控,示范先行、分类推进,智慧支撑、全程可溯,建管并重、彰显特色”为市场升级改造工作总路径,按升级改造难易程度对市场进行分类,将基础条件较好的市场纳入管理提升范围,将基础条件较差的市场纳入改造范围,将因经营不善、建筑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等计划关闭的市场纳入淘汰范围,形成“改造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工作总思路,先易后难分类推进落实。
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龙岗市场监管局多次召集住建、消防、街道等单位,共同分析研究、出谋划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场一策”的工作思路,联合各部门对问题市场进行“一对一”现场指导,为推动市场升级改造扫除障碍。
截至目前,纳入龙岗区第一批升级改造的55家农贸市场中,已经完成改造51家,其余4家市场正在紧张推进中。
各有特色
“颜值内涵”双提升
龙岗市场监管局在升级改造推进过程中提出要“颜值与内涵并重”,即既要注重硬件提档,也要兼顾软件提升。结合区内农贸市场情况,一方面通过升级改造陈旧设施、科学布局功能分区、引入科技智能设备等手段,整体提升农贸市场环境卫生水平;另一方面注重特色打造,在传统购物买菜的基础上赋予农贸市场文化服务、消费扶贫等新功能。
横岗第一市场称为开拓创新的市场典范,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在多个方面成为全市首创:首家以农产品超市的标准进行升级改造;首家引入专门污水净化设备设施,有效解决了市场污水排放问题,避免了市场常见的通道湿滑;首家引入通风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农贸市场特有的气味难闻的难题;首家引入智慧计量系统,彻底解决了短斤缺两的问题和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及溯源的问题。因此,横岗第一市场被打造成了全市首家标杆市场。
横岗街道的六约市场把客家文化作为农贸市场的一个鲜明特色。该市场位于横岗街道辖区,该辖区客家人居住数量较多、传统客家文化保留较为完整。该市场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在农产品销售方面紧紧结合客家文化及饮食习惯提供农产品及小吃,在文化宣传方面突出客家商埠传统等,使都市的农贸市场具有浓浓的客家文化气息。
布吉街道的富民市场率先打造“扶贫专区”。市场开办方金晋集团积极响应政府消费扶贫的号召,积极与贫困地区的果蔬菜农联系起来,在市场内设置“扶贫专区”,专供贫困地区蔬菜瓜果销售使用。
平湖街道的鹅公岭市场是首家在农贸市场引入快速智能的食品安全送检柜的市场。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如果对农产品安全存疑,可将农产品样品放入该智能送检柜并扫码留下联系方式。该智能检测柜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样品安全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消费者预留的手机中,真正实现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的目的。
龙城街道的回龙埔市场学习江浙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未来猪肉等产品全程冷链配送、冷鲜上市的趋势,在升级改造中将销售档台增宽并设置电源插座,方便未来冷柜摆放及使用,为未来猪肉等农产品全程冷链配送、冷鲜上市提前做好了准备。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被赋予了防范城市公共卫生风险的新使命。龙岗区紧紧结合疫情防控,始终把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当成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通过发挥特色标杆市场辐射引领作用,促进全区农贸市场形成一张张靓丽的名片,真正让市民逛得开心、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文/李薇孙天涛)
新闻推荐
12月12日,深圳龙岗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美德润心七彩青春”少儿绘画作品展活动举行,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爱国主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