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公园旧景。(摄于1995年)
爱唱歌的哥哥。(摄于1992年)
刘庆方 文/图
照片中抱着吉他的人是我哥,拍摄时间大概是1992年,坐标是龙华公园革命英雄纪念亭下面的台阶上,抱着吉他的手势虽然很不专业,但他在唱歌方面的确很有天分。哥哥1989年就来深打工了,打工地点就在龙华公园对面的宝华工业区内,那时龙华公园还未建成。等到龙华公园建成,他已打工三年了,从土里土气的农村愣头青,蜕变成了一个颇有灵气的小伙子。
哥哥骨子里很青涩、纯朴、热情,长得有几分似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黎明。他也爱追星,爱唱港台流行歌曲,尤其爱唱黎明的歌,还把黎明当成自己的偶像,经常穿着带有黎明头像的T恤,走在大街上回头率很高,很多人都说我哥是“小黎明”。但哥哥空有“小黎明”的称号,却没有黎明的胆子。他总爱躲在被窝里唱歌,顶多在工友和亲友面前唱,从不敢在大庭广众面前唱歌。哥哥这人最大的缺点就是胆子太小了,虽然才貌双全,学啥会啥,拥有百般武艺,但总在关键时候掉链子,干什么事都只能停留在小打小闹阶段,成不了大气候。现在的一些所谓的歌星都是三分才艺,七分胆子,加上适当的包装和炒作,唱着唱着,自信心越来越爆棚,才艺也跟着提高了,想不红都难。所谓艺高人胆大,其实应该反过来说,胆大艺渐高。
虽然哥哥上班的地点紧邻龙华公园,但他却不常逛公园,偶尔去公园也是去大家乐舞台听别人唱歌。上世纪90年代,龙华公园热闹非凡,尤其是节假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尽管还要收2块钱的入场费,但也挡不住人们的游玩热情。那时,龙华的荒山野岭倒很多,但都未经开发,唯有龙华公园是经过开发改造的公园,又处在闹市当中,非常适合人们休闲娱乐。周边的工厂密布,很多打工仔、打工妹都把龙华公园当成休闲娱乐的打卡之地,有的去大家乐唱卡拉OK,有的玩过山车等游戏。正值青春年少的哥哥想法很单纯,那时家里很穷,还要勒紧裤带建房子,需要他打工挣钱补贴家用,而玩游戏是要花不少钱的,他不可能置家庭贫困不顾去潇洒。
我的青春也与龙华公园有关,来龙华这么多年,工作和生活地点从未远离过龙华公园,可以说是伴随着龙华公园成长的。第一次瞻仰龙华革命英雄纪念亭,才知龙华是革命老区;第一次登上龙峰塔塔顶,饱览龙华全貌,才知龙华很大;第一次约喜欢的女孩去龙华公园溜冰,本来想表现一番,但技艺不精的我,不仅摔了几跤,还把钱弄丢了,到头来还要女孩买单,那段恋情自然告吹。在龙华公园跑步、打球、游泳、写诗……龙华公园留下了我太多的青春印记。这里从最初的原生态,山间满是松树、杉树、竹子、荔枝树等,荆棘密布,泥路弯弯,更像是郊野公园,到过度追求商业化运作,使公园失去了公共的本质,到现在公园回归公益性质,变得成熟而又有韵味。粗放——功利——淡泊,龙华公园一路走来的印记竟与我的人生心态变化大致相同。
现在,龙华的公园已经遍地开花,但凡有个小山包的地方,或城市的边角地都被规划建设成公园,出门就见公园再也不是梦,选择多了,人流也分散了。回归平静的龙华公园,倒也显得落落大方,从容不迫。这样的城市状态正是我等市民期望的理想生活状态。
新闻推荐
补偿方案出台首日清租近25000平米 福城观澜产业地块土地整备项目进入加速度
晶报讯(记者冯宇飞通讯员肖亚西)《梅观创新产业走廊福城观澜产业地块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搬迁补偿安置方案》(下简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