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陈东军,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历任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校长、松原市教育学院副院长。曾为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大学实名推荐制中学校长,带领学校多次培养出省市文理状元,助力众多优秀学子圆梦北大、清华、人大等双一流大学。2017年作为高端教育人才引进深圳,出任龙华高级中学校长。
□ 本报记者 雷丹
对话缘起
来深之前,他在吉林担任中学校长多年,已是知名的教育专家。2017年,龙华筹建新学校龙华高级中学,他作为高端教育人才引进深圳,成为深圳教育人的新成员。
带着自己的梦想,肩负龙华区的厚望,短短几年,他带领龙华高级中学走上了品牌发展的道路。不久后,新学校将扩大为新集团,他的教育思考会带着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如何前进?
对标一流高中,筹建教育集团
南方教育时报:2018年,龙华高级中学开始招生,提出的目标是成为龙华高中教育的“航标学校”,创建高质量、有特色、研究型的一流高中。办一所优一所是社会对教育的期待,龙高这所新学校,如何高起点起步?
陈东军:龙华高级中学是龙华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高标准打造的一所品牌高中。开办以来,学校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上都有亮眼的表现。今年,学校搬到了新校区,这有助于创建智慧校园,布局未来学校建设。当下,龙华教育与腾讯、华为、科大讯飞都开展了合作,正在打造智能感知化的校园环境。
对一所学校的发展来说,生源是基础,管理是灵魂,师资是关键。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团队是重中之重。目前,龙华高级中学有316名教职工,正高级教师11人,特级教师10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6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国家级荣誉称号获得者7人,省级以上名师、名班主任25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先进个人32人。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的数量在全市所有中小学中排第一。
我认为,办教育既需要大楼,更需要大师、名师,有好老师才能培养好的学生,特别是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他们是“关键的少数”。通过他们的示范、引领和辐射,教师潜心教学与高水平教研,学生秉承“精一”之志,养成“精一”的习惯与品质,学校正在朝着品牌化的路子迈进。
同时,为了引领龙华高中教育的发展,我们还在积极筹建龙高教育集团,预计年底揭牌。
南方教育时报:不到3年,从一所新校到打造教育集团,这种发展与跨越真是“深圳速度”,从一校到多校,如何做到教育理念和教学效果的落地?您认为依靠什么来支撑教育集团的整体提升呢?
陈东军:的确是“深圳速度”或“龙华加速度”。龙高教育集团由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观澜校区、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大浪校区(筹建)、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民治校区(筹建)组成。集团办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推进初高中学段的教育教学衔接,构建初高中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文化共建、合作共赢,形成教育合力。
我认为,龙华高级中学这个新优质品牌正在崛起和叫响,依托龙高品牌效应,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学段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促进集团内各校优质化、均衡化发展,这是有效途径;在集团化发展过程中,加强文化共建,促进文化认同,以文化为魂打造集团各校命运共同体,这是基础;加强集团内部师资团队的建设,做到师资共享,这是关键;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探索集团内学校再生机制,推进集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保障。
唤醒学生的潜能,从细节入手
南方教育时报:您是龙华区引进的高端教育人才,曾经获得了很多很高的荣誉。放下这些来到深圳接手一所新学校,肯定会把自己的教育理解倾注其中。您认为一所好学校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陈东军:学校是教育的根本载体,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办人民满意的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应该有先进科学的办学理念、符合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优长的课程体系、卓越进取的师资团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龙华高级中学从开创之初就在这些方面夯实基础、筑牢根基。
课程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制高点,龙高致力于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构建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构建了新高考背景下充满活力的“一体两翼五素养”的学科课程体系,既关注基础型课程的学习,也关注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在每一课程层次中包括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艺体健康”“人际交往”“国际视野”五大素养,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南方教育时报:是办一所学生喜欢的学校?还是办一所以高考成绩为冲刺目标的学校?
陈东军:学校在追求全面发展的办学效益的同时,应该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导向,让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承担者,让不同的兴趣、潜质与梦想最终在校园中“落地”,从而唤醒学生的潜能。
龙高实行小班化教学,为学生配备成长导师。我认为一所学校不单要关注学生学业的成长,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和精神成长。教育是基于当下、面向未来的,龙高学子身上应该有未来气象,让学生为内心热爱而学习,为强化优势潜能而学习,让学生成为一个能够感受幸福生活的人。所以学校从细节着手考虑,比如饭堂引入高校餐饮合作品牌“快乐食间”,既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还能让学生在就餐中度过一段“幸福食光”。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高考是升学的重要路径,学校当然要重视。但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而不是试图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为清北高材生。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同时也要着眼于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学校教育,如果只是仅仅为了分数,为了升学,那就太功利了,我们更应该做到育才、育人。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和目标感,比分数更重要,同时也能让他们在学习上更有冲劲、有内驱力。
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办学中有所示范
南方教育时报:深圳经济特区刚刚过完40岁生日,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教育的先行示范,作为学校教育的管理者,您认为教育,应该先行什么、示范什么?
陈东军:深圳的教育经历了跨越式发展的40年,现在面临着再出发。换言之,只有各区、各所学校都高质量发展,深圳的教育事业才能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就龙华高级中学而言,要在成立教育集团的契机中加快发展,不单是在龙华教育中起到航标引领的作用,同时要对标深圳市、广东省乃至全国名校,敢于超越,勇攀高峰,有信心有决心在先行示范的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作为一所品牌学校,首先应该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办学中有所示范。比如在人才培养上,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上,要做好奠基性的工作;同时还要在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积极探索、狠下苦功,因为这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发展力,学校要做到先行探索。
另外,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团队至关重要,也要发挥好先行示范作用。还要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和德育工作,因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是立人的工作,我们倡导和践行立人教育,我认为学校要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和责任。
南方教育时报:对一所高中来说,要打造新优质品牌学校,如何吸引优质生源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深圳传统高中名校不少,区级高中应该如何突出重围呢?
陈东军:名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的配备,包括生源基础,都是非常好的。所以大家都向往名校,这种名校情结可以理解。
但是我认为,无论是传统名校,还是包括各区正在打造的名校,判断一所学校是不是名校,最重要的标准应该是:学校能不能真正培养适合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有用人才。
家长和孩子更应该清楚,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包括生源基础等,是不是适合孩子?我觉得,如果适合孩子,那么无论选择传统老校、名校,还是新开办的正在争创品牌的学校,都值得期待。一所学校没有最好,只有适合,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新闻推荐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吴春华通讯员陈蓝天)2020年是深圳市“加快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收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