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记者 罗典 高灵灵
12月23日,深圳晚报05版整版刊发《公筷!让你远离幽门螺旋杆菌》的报道,邀请专家解读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途径及预防措施,引发市民热议。
资料显示,除了幽门螺旋杆菌,流行性感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麻疹、手足口病、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病等,都是常见的可以通过口口传播的疾病,而公筷分餐则能有效阻断以上疾病的传播。
那么,市民对公筷分餐持什么样的态度?他们实行分餐或暂未实行分餐的原因又是什么?12月23日,深圳晚报在全网发起问卷调查,深晚记者兵分多路实地走访,全面了解公筷分餐的现状。
近85%参加问卷调查市民对公筷分餐持支持态度
《公筷分餐制调查》在深圳晚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深圳ZAKER、深圳网易、深圳+等平台发出后,截至12月23日19时,共回收有效问卷8462份。数据显示,近85%参加问卷调查市民对公筷分餐持支持态度,持“反对”“无所谓”态度的市民仅占15%左右,可见公筷分餐观念已深入人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数市民认为应该实行公筷分餐,但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实行分餐的市民仅占25.52%,有47.3%的市民表示要视情况而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调查显示,嫌做起来麻烦、担心感情上见外、家人不支持都是影响大家实行公筷分餐的重要因素。
其中,60.06%的市民认为公筷分餐做起来太麻烦,50.21%的市民担心公筷分餐会让自己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显得见外,而担心家人不支持的比例也占到了23.43%。由此可见,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行公筷分餐仍有一定的阻力。
那么,如何能够进一步推行公筷分餐,使得这一良好习惯在社会中蔚然成风呢?69.9%的市民认为,目前有关公筷分餐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仍有13.04%的市民表示没有听说过“公筷分餐”。
预防疾病成促进公筷分餐主要动力
问卷调查显示,预防疾病传播、减少食物浪费和培养文明习惯是大家支持公筷分餐的重要原因。其中,94.96%接受调查的市民认为,公筷分餐能预防疾病传播。
市民刘先生告诉深晚记者,看到深圳晚报关于公筷分餐预防幽门螺旋杆菌的报道深受触动。受疫情防控影响,今年刘先生一家决定使用公筷。一开始,大家十分支持配合,但是时间长了,有时候嫌麻烦就会忘了公筷。久而久之,家里又恢复到以前的用餐习惯。
通过昨天的报道,刘先生得知公筷对幽门螺旋杆菌等常见通过口口传播的病菌有阻断作用后,决定再度恢复公筷。“我觉得公筷分餐很有必要,不过相比传统的饮食方式公筷确实会比较麻烦,坚持下来很难。希望能加大关于公筷分餐的持续宣传,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公筷分餐的好处,不要只是一时热情。”
社会需营造公筷分餐氛围
早在两年前,市民杨先生就注意到了公筷分餐的必要性。“当时是在网上看到新闻,说用公筷、实行分餐制可以有效预防一些疾病,我就想过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可以尝试公筷分餐。”杨先生说。
杨先生在南山区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由于工作较忙,他多数时候会与同事一起外出就餐。杨先生告诉深晚记者,他曾经在某次聚餐时提过使用公筷的建议,但被同事说“矫情”,这让他十分尴尬,一度不愿再提。
“我觉得现在关于公筷分餐的宣传还不够,很多人还是没有这个意识。如果整个社会都形成公筷分餐的氛围,我就不用担心和同事聚餐时不好意思开口说公筷分餐的问题了。”杨先生说。
餐厅可主动提高公筷意识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在外就餐是深圳人的生活常态。餐厅是否会主动倡导公筷分餐呢?12月23日上午,深晚记者连续走访多家餐厅。
在位于福田水围的一家茶餐厅,这里每桌根据就餐人数配有单独的餐具。服务人员在提供餐具的时候并未提醒就餐顾客使用公筷,当深晚记者主动表示需要公筷时,服务人员能及时提供。
在香蜜湖片区一家湘菜餐厅,深晚记者看到,该餐厅每道菜都专门配有公筷、公勺。大部分顾客看到菜品配有公筷公勺都会主动使用。
用公筷,是关爱不是见外。使用公筷,不仅是对自己健康负责,更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倡导公筷分餐,更需要社会共同努力,营造文明用餐习惯,为健康筑起一道防火墙。
新闻推荐
1000万元炒期货炒成5万元 一民间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公开开庭审理,双方各执一词
深圳晚报记者伊宵鸿路先生通过朋友孙女士全权委托投资专家邹某炒期货,许诺以35%的收益率提供报酬,没想到两年多时间,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