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坚持锻炼,张月松的柔韧性很好。
郑荣 文/图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张大姐来深圳8年,每天坚持打太极拳,身体棒,精神爽。
第一次见到张月松大姐,是在2012年的初夏。张大姐个子中等,脸色红润,身体微胖。她穿着白色棉稠衫在观澜世纪广场打太极拳,那年她才65岁。她不仅会陈式太极拳,身体柔软,还能劈叉,当时把站在周围的观众都惊呆了。我赶紧用手机抓拍了那精彩瞬间,并命名为《瞧!我多棒》,这张照片当年获得深圳市第十二届“荔枝杯”微摄影比赛优秀奖。
8年后的一天,在茜坑社区的球场旁,一曲悠扬的《彩云追月》音乐将我吸引过去,原来是两位老人在耍太极剑。年龄并不小的她们,手中的剑随着身体舞动,动作柔和、舒缓,堪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走近一看,白衣者是张大姐。
“大姐,那年为您拍摄的照片还获了奖呢。”我有些激动地告诉她。大姐微笑着说,今天你想怎么拍就怎么拍。耍完太极剑,大姐又很轻巧地溜了几个叉子。同伴说:“小心,别闪了腰!”“天天练习,不会闪腰的。”大姐脸上洋溢着自信。
通过和张大姐聊天得知,8年前,她与爱人从山东来到龙华帮二儿子带娃。孙子上幼儿园后,张大姐感觉很无聊,心中有了学太极拳的想法。她家租住在福民,离世纪广场近,有一天她看到有位姓张的师傅在打太极拳,便拜他为师。后来她就每天都去学打太极拳,那时纯属好玩。动作熟练以后,张大姐明白打太极拳是为了“练脑、练气、练身”。即始而意动,继而为内动,再之外动,达到内外兼修。她说:“打太极拳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健身防身的目的。”
张大姐会打很多招式的太极:如二十四、四十、四十八杨式太极;陈式太极剑、太极刀,加上功夫扇等。每天早上打两个小时,她感觉神清气爽。张大姐还教村民打太极拳,徒弟小的三十多岁,大的快70岁。
张大姐的爱人今年75岁,身体硬朗。他锻炼身体的方法是每天坚持行走一万步,风雨无阻。平时喜好下棋、唱红歌和看黄梅戏,还经常跟张大姐参团旅游。
张大姐有三儿一女,儿女们都很孝顺。1994年,三个儿子相继来到广东打工,后来自己都开了小厂子。2012年,二儿子阿涛在茜坑社区修建了四栋房子。一栋的底层自己住,楼上全用来出租。张大姐夫妇一边管理出租屋,一边照顾儿孙们生活。儿女们对母亲打太极非常支持。母亲打太极用的刀、剑、功夫衫等,都是儿女们购买的。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总会有身体不舒服的地方。张大姐两老也不例外。有时,张大姐有点小感冒,打打太极拳,微汗出,血脉通,感冒就好了许多。每当生活中有矛盾时,爱人会主动让着张大姐。他会去公园跟老人下棋,或听听黄梅戏,过一会,那些不良情绪就会烟消云散。虽然两人都有高血压,但“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大健康基石让他们铭记心间。
龙华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特别是温暖的气候和便捷的交通,让老人们过着安逸舒适的晚年生活。每天清晨,一群老人在音乐的伴随下,缓缓地打太极拳。他们或进或退,或虚或实,拳路饱满丰富,拳式柔软圆润。有诗曰:“老当益壮精气神,鹤发童颜风骨存,乾坤太极两仪生,日月清辉始于行。”打太极成了茜坑新村的一道亮丽风景,而73岁的张大姐是引领亮丽风景的那束光。
新闻推荐
委员名片徐滨:龙华区政协委员,深圳市首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深圳市嘉霖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彭年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