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活力的下沙学子。校方供图
深圳湾畔,红树湾旁,有一所面朝大海,四季花开的学校——深圳市福田区下沙小学。作为一所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在福田区“传统城中村,品牌新学校”的行动中,该校率先发力,迅速成为了福田教育领域的后起之秀。
红树芳华,向阳生长。“我们学生中百分之八十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父辈是深圳的建设者,坚忍不拔、吃苦耐劳,适应力强,就像深圳湾畔的一棵棵红树,在深圳扎根、壮大,繁衍生息。”该校校长杜丛英告诉笔者,外来务工人员是一群来深的追梦者,他们更渴望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
基于学生生源实际和学校区位优势,近年来,下沙小学以培养“存正气、懂合作、善适应、能创新”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着手课程建设,结合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确定了构建“红树林课程体系”的工作,厘定了“让每一个生命都蓬勃向上”的办学理念,确定了“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校训,助推了下沙小学全方位的提质升级。
撰文:徐烜和成孟武欧阳美娴
创新构建“红树林课程体系”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在红树林的臂弯里,福田区下沙小学的孩子们,在最童真的年龄里,快乐、纯真地迎接一个又一个朝阳。在这所拥有1500余名学生的学校里,有80%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
看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笑颜,全校教职工不禁思考:如何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发挥现有优势,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为更多城中村学校提质升级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体系?
创新,首先从体系建设上切入。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下沙小学提出了“三化三重构”的构建策略。具体来看,“三化”分别是指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个性化与校本课程特色化;“三重构”则是要求重构学习形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重构学习资源,学科课程+;重构学习场景,AI赋能,构建跨学科、无边界学习场景,让学生跟有价值的信息源建立广泛的链接。
在“三化三重构”构建策略的指导下,一套完善的红树林课程体系应运而生。正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这套体系也有着自己的“根”“干”“枝”和“叶”。
根深才能叶茂。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离不开强大的基础课程建设。为此,下沙小学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地方课程的个性化实施、养成教育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体育健康课程作为红树林课程体系的基础和主干,以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为了培养孩子们各具特色的个性,下沙小学还在体育、艺术、科技等五大领域开发了四十多门校本课程。“这些课程是红树林课程体系中最为夺目的部分,它们让这棵大树"枝繁叶茂",也充分彰显了下沙孩子生机勃勃的天性。”该校老师介绍道。
现如今,每个周三下午都是下沙小学孩子们的“欢乐时光”。学生们都会穿着彰显个性的服装,走进自己喜欢的校本课程里学习。“这是我们学校的特色课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网上选课。”
开设各类独具特色课程着眼学生个性发展
乐高迷宫、纸陀螺、自行车发电赛车、气弓箭、大象牙膏.....一个温暖的午后,十多种科技演示体验在下沙小学操场精彩上演,小朋友们也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的欢笑声、红树林中的鸟啼声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在红树林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下沙小学涌现出了一批独具特色、颇具影响力的特色课程,进一步擦亮了学校“红树林课程体系”的金字招牌,也让每一个孩子得到个性化成长。
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红树林STEM课程。据了解,下沙小学紧紧抓住毗邻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及生态公园的地理优势,围绕“发现自然,探索未来”的课程理念,以红树林为具象,开发了红树林STEM课程。
具体来说,红树林STEM课程体系包括创新思维课程、编程教育、智能电子课程、演讲分享课程、3D建模课程、数字化工具课程和基于红树林生态环境的项目式学习课程等。学校通过带领学生发现问题,利用科学知识、信息技术等手段,采取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认真观察红树林的植物、动物和环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包括制作产品、给政府提建议等,引领学生争当红树林小卫士。
而在下沙小学,STEM不是独门学科的学习,而是融合进了多个科目的学习当中。改变传统的分学科、纯知识传授的教育教学模式,采取更接近学生生活实际、更符合人们认识世界特点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是下沙小学STEM教育的核心要素。
软陶便是下沙小学的另一张特色名片。学校美术教学以探索软陶教学为主题,构建起了小学软陶教学模式,并于2013年成功开发了校本教材《小学生软陶图案制作》,填补了我国小学软陶教学教材的空白。同时,学校还创新性地将3D打印引入软陶课程,借助电脑设计图案,把陶泥用3D打印成作品,实现了软陶制作从手工到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童话绘本的创作速度和质量。
不止于此,下沙小学在足球教学上也颇具优势。据了解,该校秉持“让足球陪伴每个孩子快乐成长”教育理念,以趣味游戏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足球学练,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内容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以学校为主导,家庭、社区、社会三方联动,上足球课、进行球队训练和参加各种比赛。自2015年起,下沙小学开始普及推广校园足球,将足球运动带入体育课堂,学校1-6年级每班每周一节足球课;班级足球队、年级精英队、校队组成宝塔型球队,并积极参加区市级足球比赛。
学校全方位提质升级“红树林课程体系”结出硕果
2020年7月,下沙小学正式被评为深圳市线上教学先进单位,成为福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小学。2020年11月,喜讯频传,该校相继荣获“2020年度深圳市STEM教育典范学校”“全国校园足球优秀特色学校”“深圳市课程体系先行示范校”等称号。
事实上,这只是该校近年来获得荣誉的冰山一角。在红树林课程体系建设的推动下,下沙小学全方位提质升级,教师专业快速提高,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学校影响力大幅增强。
截至目前,学校共有六位教师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教师,一位福田优秀园丁,两位福田最美教师;教师有二十多人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文章,两位老师出了个人专著。两位教师分别荣获福田区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深圳市一等奖,广东省二等奖。校长杜丛英2017年被评为福田十佳校长。
名师出高徒。在各老师的倾心教学之下,下沙小学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激发,兴趣得到培养:学校少儿模特队的学生张浩东成为第一个踏上国际戛纳电影节的中国少儿模特;校足球队的欧阳嘉鑫被誉为深圳小梅西,作为亚洲唯一参赛队获欧洲联盟杯亚军,获得最佳射手奖;学生的红树林STEM作品荣获全国二等奖,无人机比赛荣获深圳市一等奖、广东省一等奖;在福田区“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原创作品朗诵大赛上,郑子辰、林家琪被评为“最美朗读少年”(全区仅10名),数十名孩子自信表达,荣获特等奖等佳绩。
现如今,“红树林课程体系”已成为下沙小学的一块“三棱镜”,它不断地折射出全校师生在科学探索道路上付出的艰辛努力,获得的人生历练和取得的累累硕果。
2017年,下沙小学获评深圳市教育先进单位,深圳市最具未来特色学校。2018年7月,学校获全国活力校园100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9月教育部体卫司司长王登峰亲临学校调研校园足球活动。12月获评全国湿地教育示范学校。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信息技术教育中心校,2019学校获评深圳市教科研基地,广东省校园足球优秀特色学校,全国足球优秀特色学校,深圳市创意足球示范学校。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红树林课程体系”的建设为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未来,学校将继续以课程体系为载体,以特色课程为阵地,推动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成长。
新闻推荐
如今,在学生的成长环境中,并无法清晰分隔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边界及专属区。家庭与学校最优的共育模式,理想的策略,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