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航天航空”极感兴趣。学校供图
在荔园小学的美术课上,学生们正专心致志地用画笔在纸上为一台“猫型实用座椅”“添置”各类天马行空的功能,课桌上放着一本“高颜值”的校本教材,名为《我手绘我思》,其编者正是该校美术科组的老师们。这本教材还有四个“孪生姐妹”——我手绘我见、想、忆、心,共同构成一整套的《儿童创意手绘》,作为学校手绘课程开发的科研成果,它正式出版诞生于2017年。新鲜的课程和教材为荔园的孩子们带来独有的“荔园福利”。而在荔园小学,这样的“课程福利”正越来越多……
作为深圳市目前规模最大、办学条件最为优越的集团化小学,荔园小学的育人模式和课程设置长期受到外界的关注。2019年,荔园小学正式成立教育集团,下分五个校区一个教学点。站在新的起点上,荔园小学这艘教育航母有何新发展思路?日前,笔者走进荔园小学实地探访。在采访中,集团校长黎新风指出,荔园小学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化发展。据此,学校提出了培养“好习惯、好性格、好身心、好品味、好思维、好底蕴”荔园学子的育人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荔园教育集团正在构建面向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圆融”教育课程体系给出了答案。
撰文:蔡敏玲梅劲
圆融体系多元发展
“我们课程体系以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哲学和学校特有的文化理念为支撑,与学校的培养目标保持一致。”荔园小学教科室主任梅劲向记者展示了一张五颜六色的“校本课程图谱”。在这张图谱里面,与“好习惯”“好身心”“好品味”“好思维”“好底蕴”五大培养目标相对应,分别设置了“生活与实践”“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数学与科技”“语言与人文”五大课程板块,每一板块包括国家课程(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活动课程),而校本课还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合计共有81门课。在校本课程图谱上,课程内容覆盖面之广,从公民素养、趣味田径、儿童剪纸、校园大合唱、速算24点、儿童智造、英语配音到经典诵读等,应有尽有,多学科的多元精彩课程构成“圆融”课程体系。
“所谓"圆融",就是指培养"完整的人",让其在治理、能力、道德、情感、思维、创新等多维度实现全面发展。”梅劲表示,虽然该课程体系是从学校顶层设计入手进行构建的,但图谱里的课程并非全是自上而下推行,其中大多数是由各个学科老师结合学生成长需要,自发提出课程构想,学校再整合归纳建立起来的。该课程体系还吸纳了前期课程开发的成果,新旧结合,凸显“荔园校本特色”。目前,校本课程图谱中的课程已有10门编写出了校本教材,其中3门课程的教材已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他大部分课程也以不同形式开发完毕正在实施,为荔园学子提供了丰富的课程选择。
据了解,目前荔园小学的课程体系做到了“体系完备、学科均衡、特色显著、注重普及”。学校也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不断整合教育资源,使学校教育朝着“内涵、优质、特色、均衡、多元、综合”的方向发展,取得了很好的办学效益。从荔园小学毕业的学子均有几项共同的特长,即会下国际象棋、能剪纸、懂手绘、会吹口风琴、会跳集体舞。
课程传统继往开来
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布以来,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然而,荔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历史由来已久。梅劲告诉记者,早在1990年代,荔园小学就有教师自发地开发校本课程,相继开发出了“国际象棋”“书法”“形体”等课,并将这些课程与国家课程相融合,纳入到学校的课程总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其中,开设于1995年的国际象棋课,是荔园最早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为之配备教师专职授课,还根据学生实际自编一套国际象棋教材,成为深圳首家让国际象棋走进课堂的学校。随着国际象棋在校全面普及,荔园学子取得了全国乃至国际许多大奖,成为集团独具一格的名片。
时光荏苒,学校发展步入新纪元。随着“多元化教育”理念在学校的提出与落实,2016年9月,荔园小学制定《荔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首次正式提出要建设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的目标,并对现有的一批校本课程进行梳理,希望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校课程变革。2018年6月,学校再次启动改进新的课程方案,编制出《荔园小学“圆融”教育课程体系规划方案》,标志着荔园小学的课程建设进入新的高度。
教研精英笔耕不辍
81门校本课程的开发,10多门课程编写出教材,如此强大的教研能力背后是一支支“科组精兵”。从2016年学校推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以来,荔园前后有至少150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孜孜不倦地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当中。“从课程主题选择、课程框架设计、课程内容编写到联系设计排版、对接出版社,都是由我们老师自主完成的。”谈起课程开发的过程,梅劲深有体会。
他表示,编写教材是课程开发中的难点,每一本校本教材既要保证知识的科学性、准确性,还要考虑教学的实用性,都是非常不容易,要花费很大精力。然而,作为教育部艺术教材主要编者,梅劲积累了丰富的编写经验,在他和美术科组组长温雯的共同统筹下,搭配科组年轻老师,《儿童创意手绘》中的五册书前后花费不到两年时间便编写完成。此外,美术科组的“儿童剪纸”和“儿童创意手绘”这两门课程在荔园实施的几年期间,收效甚佳,受到学生们的喜爱,被评为省市好课程。
除艺术类课程,学校的“儿童智造”校本课同样做得有声有色。该门课是让通过学习可视化编程,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动手进行智造。该门课的主持开发者周伟明老师透露,该课程最初源于其在创客社团中的开源编程课,在推广到校本课时,为让学生将重心放到“造物”上,他采用了可视化编程的教学方式,并将教案整理成册,在荔园教育集团进行推广。如今,有少部分其他学校老师也在使用他开发的课程。课程更是取得很好成效,荔园学子凭作品获得国家、省、市、区奖项多达几百次,申请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
滴水穿石收获硕果
“自从二年级加入手绘组,我对美术的热情从未散去。手绘,让我各科成绩更上一层楼,让我从郁闷中走出,让我和别人的交流更加顺畅……”近日,美术科组组长温雯老师收到一封已毕业学生的感谢信,信中描绘了在荔园六年时光里,手绘课给他成长带来的滋养和帮助。该名学生正是温雯老师曾教过的学生。“当时他的成绩比较一般,但自从学了手绘后,仿佛找到了立足点,学习状态也不一样了。”据悉,该名同学后来在各学科学习潜质逐渐显现,在“小升初”时以优异成绩被深圳外国语学校录取。每年教师节和毕业季,温雯都会收到许多学生的感谢信,校本课程的实践为学生带来的成长意义不言而喻。
与该名学生一样获益的荔园孩子还有许多。在荔园小学这所拥有“全国首届文明校园”“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全国国际象棋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舞蹈教育传统校”“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全国象棋特色学校”“全国攀岩特色示范校”等荣誉的校本课程百花园里,孩子们既能在“公民素养”课程中修炼品德,又能在“情绪管理”课程中学会保持健康心理;既能参与校园大合唱,领略歌声给心灵带来的熏陶,又能到“航空科普教室”,过一把“飞行员”的瘾;既能在“趣味田径”课程中锻炼体能,又能在“家长演讲”课程中感受社会变化……在荔园,盛传着这样一句口号——“合唱下班级,器乐进校园,舞蹈入课程,人人会剪纸,个个能手绘”。每个荔园学子在精彩多元的校本课程里不仅找到自我,树立自信,更能精彩绽放,成绩斐然。
针对学校的多元校本课程,校长黎新风在采访中表示,除希望借课程培养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外,更希望在孩子幼年时期,种下一颗种子,“我们在他们身上种下一颗种子,如果发芽了说明种子适合他,假设再种下一颗,又生根发芽了,说明他身上还有更多潜力。但是同样地,当初只种下一颗种子的话,那他的成长就只能这样了。”
新闻推荐
2020年,梅山中学田径队第七次蝉联福田区中学生田径比赛团体冠军。校方供图2013年,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在捷克举行,小飞侠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