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南山的李先生,因为工作关系白天长期往来南山罗湖两区,每天抢车位是他最头疼的事。自从罗湖共享停车平台上线,李先生不再为停车而烦恼,打工人的幸福来的就是这么简单。
李先生所讲的罗湖共享停车平台,正是罗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智慧化手段所打造的。小切口撬动大改革,为基层治理输出新模式,一点一滴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共享停车是罗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助力智慧城区建设、打造数字政府的一个侧影。2020年,罗湖以“数字政府”、“智慧城区”建设为核心,政务服务进一步升级,城区治理更加高效智能,不久前荣获2020年互联网+政务服务先进单位等四大奖项,为“湾区枢纽,万象罗湖”注入智慧力量。
“一串密码”塑造“城市大脑”
城区运转更加高效
在罗湖南湖街道渔邨社区的居民,这三个月以来,明显感受到了社区新变化。自9月起罗湖在渔邨社区先行探索“多网合一”改革,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智慧城市建设能力和数据资源全部下沉至社区,“智慧渔邨”运行管理系统使得社区管理者可实时掌握社区动态。“我们20多位社区工作人员要服务2万多居民。借力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社区工作变得更专业、更智慧,更有效率了。”渔邨社区工作人员如是说。
这就是智慧城区、数字政府让生活更幸福的魅力。罗湖区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提出构建“1+3+N+X”智慧罗湖一体化建设新格局,这一总体框架为实现“数字政府”的目标提供了一条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路径。
何为“1+3+N+X”智慧罗湖体系?罗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为夯实一个数字底座,持续完善大数据服务能力,为各个行业智慧化应用提供基础赋能支撑;“3”即建设三大核心平台,罗湖智能运营中心,罗湖区数字政府一级平台以及罗湖区政务与公共服务管理平台“i罗湖”。“N”是建设和完善交通、医疗、教育、政企服务、水务、城管、应急、住建等各项垂直领域的智慧化应用;“X”即开展X项跨领域智慧应用。围绕梧桐小镇、渔民村等重点区域,打造梧桐AI生态小镇、智慧渔邨等智慧应用。
在该局的统筹下,“一网式”协同办公在全区铺开。罗湖打造的数字政府一级平台,依托覆盖全区311家单位的政务光纤网络全面推广使用,以集约化方式整合117个应用系统与模块,实现政府部门内部的数据联通和共享,为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和高质量的公共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罗湖的智慧体现在方方面面。“智慧停车”、“智慧水务”、“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罗湖城区运转正在变得更聪明、更智慧、更专业、更高效。
“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解锁政务服务多种打开方式
今年11月26日,深圳老街地铁站的出口处,多了三个“新家伙”,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高频事项,包括打印社保参保证明、交通违法处理、打印个人缴费清单等,它们都能为你一站式解决。
这三个新朋友,就是政务一体机、社保自助终端机、多功能警务自助终端机,可查询或办理共219个政务事项。罗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将政务服务延伸到地铁站内,打造深圳首个“路上办”地铁智慧政务驿站,实现市民上下班途中即可办理所需事项。
智慧政务的方式,并非简单地为市民提供网上办事的便利,在优化线下服务流程、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更注重应用场景的优化。罗湖在提供高效优质政府服务的路上,通过精准分析居民需求,解锁了“网上办”“指尖办”“路上办”等多种办事场景,真正诠释让市民少跑腿。
在罗湖行政服务大厅办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负责办理公司行政业务的郑小姐很有发言权。“罗湖行政服务大厅办业务最大的感受就是快且集中,很多业务能够通办,不用跑几次,基本业务10分钟之内都能办结,这就是企业需要的、理想中的政务服务。”
据了解,罗湖区行政服务大厅是深圳首个集政务服务、商事登记、出入境、户政、婚姻登记、水电气、社保医保、银行为一体的行政服务大厅。这意味着,来一趟行政服务大厅,可以一站式办理商事登记、出入境、户政、婚姻登记、水电气、社保医保等多个事项,方便群众身边事身边办,身边事多点办。
一个个数据也印证了罗湖政府服务的便捷性:截至12月17日,罗湖区在广东政务服务网发布政务事项共769个,大部分事项均可网办,100%实现“最多跑一次”,九成多实现“0”跑动,承诺办结时限在法定时限上压缩超70%。340个行政许可类事项100%“0”跑动,办结时限压缩率达到92.57%,即来即办率达到85.29%。罗湖区行政服务大厅可办理秒批事项共280项,其中区级秒批99项。169个事项可实现表单少填免填、材料少交免交的“秒报”模式,其中90项为罗湖特有的业务。
线下服务集中且便捷,掌上办事罗湖更通过PC端和手机端获取整合的公共服务,使“i罗湖”成为了市民的好帮手。打开“i罗湖”小程序,医疗、教育、企业等服务板块应有尽有,民众通过“i罗湖”查阅办事指南可以清晰地了解办事流程和条件,足不出户就能在手机端申办政务服务事项。数据显示,“i罗湖”已接入超过2782项政务服务事项,可通过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多个渠道,实现一机、一键办事。
“小切口”撬动“大改革”
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
生活在深圳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停车难对于深圳人来说,是个绕不开的问题。下班回家停车意味着一场“抢车位”大战,且由停车难引发的占用消防通道等安全隐患问题也频发。倘若遇到接送孩子上下学或者就医看病,停车更是令人头疼。
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超百万人居住在此。早期的罗湖,建筑停车配建标准低,停车位严重不足,停车难的问题也更加凸显。这个基层治理的“顽疾”如何破解?罗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在全市率先探索共享停车机制,整合住宅小区与周边商超楼宇的停车位资源,引导供需双方智慧匹配,推动商业区和周边小区停车位双向错峰共享。
“日间写字楼等商超楼宇停车位紧张,此时周边住宅区内停车位相对充足,夜间则正好相反。白天开放小区的空车位,夜间将住宅区停车引流到商业和办公类停车场,真正解决停车难题。”罗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这个操作简单的小程序,蕴含着不少功能。居民们通过手机微信扫一扫小程序二维码,或直接微信搜索“罗湖共享停车”,通过罗湖共享停车小程序,车主们可以使用预约停车功能,在停车场空闲时段预约入场停车。京基100、地王大厦、金光华广场等热门商圈已经全部开放预约,景贝南小区、靖轩豪苑、百仕达花园等小区也已经陆续对外开放预约,车主们可一键预约。
除了针对商业片区和居民小区之间“预约停车”功能,罗湖共享停车平台还针对学校区域学生上下学路面拥堵,以及医院停车难等问题,推出适用于医院、学校场景的共享停车功能,并针对商业推出“错峰月卡”等系列便民服务。
目前,罗湖共享停车平台计划持续接入10个街道超过350个停车场,目前辖区已有82个商业楼宇、3个工业园区、5家医院、1所学校及222个物业小区加入“共享停车计划”,白天和夜间分别可提供错峰共享停车位2228个和11885个。
统筹:张一鎏
文、图:张一鎏 郑湃
制版:戴越 王娟娟 刘畅
新闻推荐
李玉2020年,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于我,更是如此。回首这一年,我要感谢的,竟是那些没有把我“逼上梁山”的债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