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民法典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让市民群众学好、用好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深圳的做法值得称赞。
1月7日,在我国首部民法典开始实施的第一周,开全国先河的深圳民法公园开园暨深圳民法博物馆开馆仪式在龙华区举行。
从此,深圳“千园之城”的“大观园”里,又添一个特色鲜明的新成员;深圳人的家门口,又多了一个既能休闲又能学法的好去处。
全民普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截至2020年,我国已经实施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取得明显成效,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也出现了普法形式与普法效果“两张皮”的情况。具体一点说,就是普法的钱花了、活动办了,但法律知识不能入脑入心。提升普法实效,需要遵循民众学法的基本心理规律,创新方式方法。深圳于2017年提前谋划,精心建设民法公园,为创新普法方式方法提供了示范。
深圳民法公园寓“普”于园,融“法”入景,民法博物馆、主题观景区、滨水共享区、林间游赏区等景点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休闲娱乐,让市民和游客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提高对法律知识的接受力;深圳民法公园注重普法载体和普法内容的趣味性,提升市民和游客的学习兴趣,比如,用贯穿整个公园的民法纪年轴记录民法发展历程,民法博物馆内设置了体感互动装置、互动游戏吸引游客参与,环形步道沿途展示了卡通人物“华仔”一生与民法的多个故事。
在别致的景观中嵌入民法知识,在有趣的设计中激发学习热情,让普法融入人们的生活,让人们更易懂易学易用,深圳民法公园宣传普及民法典的“法子”值得借鉴,这样的普法思路值得点赞。
新闻推荐
在阳台山上,如织的游人登高漫步,层林叠翠,秋高气爽。▲斯巴达勇士赛在观澜湖生态艺术园举行。来自全球各地的健身、运动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