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后,刘杨老师(左二)常与学生讨论课程。
对于一个在讲台“站了六年”的她来说,走过青涩,历经成长,反思过往,美妙的语文课堂,才是她永远的诗和远方。在这个追逐诗和远方的过程中,有着一字一句背诵名师课堂实录的身影,有着字字句句写下课后思考的坚守……她就是玉龙学校老师刘杨,同时也是2020年龙华区教育达人。
在赛课中 打磨出璞玉的光
2014年,带着少年时成为教师的梦想,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刘杨来到了深圳。“来到玉龙学校,起初以为研究生学历可以让自己轻松驾驭课堂,但是真正让我成长的是那一场场赛课的经历。”刘杨微笑着说。
在玉龙学校,教师成长营让她看到了成长的样子,这是一所崭新的学校,这所学校也承载着她的梦想和希望。而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也是大力支持不遗余力。
备赛、初赛、决赛,区赛、市赛、省赛、国赛……从入职开始,她便从区赛起步,每一次的区赛都以一等奖或特等奖(最高奖)晋级。8次获得区一等奖、2次获得市一等奖、3次获得省一等奖,甚至多次获得一等奖第一名。据不完全统计,她是龙华区建区以来获得由教育主管部门举行的课堂教学业务类比赛一等奖最多的教师之一。
为了精心备赛和呈现一堂堂精彩的公开课,她的磨课量数以百计,备课笔记足有56页之多。作为广东省唯一一名代表参加全国比赛时,她在当时的教研员向浩老师的指导下用心备赛,六堂比赛课每一节课都磨了不下八遍。她说:“我不是一个梦想家,不依赖奇迹的发生,只相信"天道酬勤"。”
2016年她作为深圳市青年教师代表参加深圳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了让自己在课堂上能更好地应对学生的生成,她开始了磨课之旅。那是一节文言文复习课,把学校的初中班级一一试过之后,又来到潜龙学校、民治中学和锦华实验学校借班磨课,不断打磨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语言和评价语言。
那次名师课堂,她受到了倪文锦教授和王荣生教授以及在场的语文老师们的赞誉,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能站在展示课的讲台上,她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汗水。
在课堂中 解读着诗与远方
课堂上,文字就是她和学生们顾盼流连的名胜。每天的语文课,就是她和学生共度的有诗、有青春、有远方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他们一起被文字环绕,一起在文字中体察人间百态,一起被触动,一起纵横古今笑谈人间事。而这些,都离不开她在课堂背后对文本的默默钻研和对学生的深深热爱。
她坚信:“如果你不去全情拥抱文本,文本也不会全情拥抱你,沉潜于文字中后,才能最终收获教学的灵感。”散文、小说、文言文、作文、名著导读……各种课型从了解到试验,在课堂面前,她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从重视师生对话,到关注学生生成,从强化自己的文本意识,到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师者的一次次改变,都离不开与班级学生们的一次次对话。
“赛课很累、很苦,可是想想漫长的几十年教学生涯,如果把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看做机械式的重复劳动,那只能收获无聊和乏味;如果以研究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之中,在教学研究中带着拓荒牛的精神开拓出属于自己的疆土,带着探险者的心情遇上不断的惊喜和矿藏。如是这般,才能在教学研究之路中走得快乐无限。”畅想自己的教育事业,她坚定地说道。
龙华新闻记者 张瑜 文/图
新闻推荐
民治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发挥余热 促进助老服务延伸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王雪敏通讯员赵淑燕)近日,民治街道长者服务中心组织15名助老服务队骨干长者义工开展了“爱奉献、爱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