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年的教师生涯中,石峰曾因迷茫而“出走”一年;在龙岗区外国语学校任教的前5年,只担任历史课老师的他觉得和学生隔着一层;2020年8月25日,石峰接手初一4班当上班主任。从这一天开始,他的教育观察日记就没停更过。半年时间,写作日记超20万字。教育观察离不开陪伴,更因为珍惜和对成长的敬畏,石峰想专注地做应该做的事。
□ 本报记者 刘丽
“每一个学生都很珍贵”
在罗湖当了7年教师后,石峰放下编制考进机关单位做公务员。一年的公务员生涯于他而言更像间隔年,他清晰地认识到,原来自己更适合做老师。2015年,他考进龙岗区外国语学校继续自己的教育生涯。这短暂的“出走”和之后的“回归”,让石峰坚定了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他越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可贵。
之前做班主任时,一开运动会,学生都围在他身边,热热闹闹;做了级长后,运动会时就没有学生围过来了,他心里空落落的,感觉失去了什么。“班主任的角色决定了他在学生心中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不做班主任的日子,他似乎失去了学生,感到自己在“沉沦”。他算了一笔“账”:教师生涯按30年算的话,三年带一届学生,最多才能带10届学生,也就500人左右。“每一个学生都很珍贵,所以我要珍惜。”他本不是喜欢热闹的人,但和50个学生朝夕相处,他觉得心满意足。“班主任的最大收获就是看到学生的进步,并且这个进步是因为你。”这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和走进彼此生命的温暖,是石峰最大的幸福来源。
辛苦是一定的,幸福是需要寻找的。“班主任是教师中的首席。”石峰很认同之前校长讲的这句话,班主任的工作价值虽然很难衡量,但是意义重大。做班主任很累,每天在学校超过11个小时,但是你做的事,总有人能看到。石峰记得,有一天放学,在一旁休息的他听到校园的保洁员感慨地对自己的学生说:“你要好好学习啊,你们的老师到学校比我都早。”简单的一句话让石峰每每回忆起来,都觉得宽慰且暖心。
记录班级故事的“史官”
学生亲切地称石峰为“峰哥”,他最开始觉得太过亲昵,后来也欣然接受了。作为历史老师,独一无二的“咸熙四班”班名就足以说明学生多爱听他“说书”。“咸熙”出自《尚书》,寓意一切都好,诸事顺遂,这也是师生默契的见证。他也不含糊,自愿当起班级的“史官”,一直在书写的“班级学生成长史”里记录下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故事。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所有的日记都是在忙完一天事情后、临睡前完成的。“不写不行,停一次就可能坚持不下去了。”一千到三千字不等的日记,他一边写一边整理思绪,更在想办法如何让学生静悄悄地向好的方向转变。“学生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教育者要对成长有敬畏之心。”石峰深知所有的幸福都是建立在付出之上,他对“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也有自己的解读。
陪伴是需要花时间的,在陪伴时要观察、思考。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所以更应该、更适合做一个观察者和研究者。由于积累了大量一手观察资料并在书写时进一步整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轨迹都印刻在了石峰的脑海中,观察更有着力点,适时引导也更有底气了。“我们努力观察,就是在寻找学生改变的契机。”石峰还有一个古董级的爱好——剪报。5年来,他积累了厚厚一摞“秘笈”,思考的深度和广度需要专业支撑,这样才不会偏航。
今年春节,石峰家贴的春联是学生写的。自己的家门也是学生展示的平台,学生的骄傲也是老师的骄傲。《道德经》里有言,定生慧,慧至从容。心定了,智慧自然生发,在教育的路上,且共从容。
新闻推荐
深圳晚报记者高申现近年来,深圳低龄留学现象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话题。日前,教育部举行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