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朴在北京实验室,展示用于研究的周代果酒遗存样品。孙自法 摄
深圳特区报讯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酒文化中,果酒酿制此前一般认为始自汉代葡萄从西域传入之后。不过,这一认知已被最新一项考古研究成果所打破。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杨益民教授团队最近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继中国古代化妆品中首次发现植物精油成分之后,又在山西周代北白鹅墓地出土液体及淤泥遗存中研究发现果酒残留物,这既填补了中国先秦时期果酒研究空白,也是目前所知东亚地区发现最早果酒的考古证据。
2020年4月至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垣曲北白鹅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两周之际高等级墓葬九座,并在编号M1墓地出土铜壶中发现较多液体残留,可能为古酒遗存。为确认铜壶内液体残留物的成分组成,研究团队对M1墓地铜壶内液体残留物进行取样,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分析。
研究团队成员、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李敬朴具体负责此次遗存样品分析工作。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系列标准化科学分析流程,层层揭开了这批沉睡2700年的液体的神秘面纱。
李敬朴表示,研究结果显示,垣曲北白鹅墓地铜壶残留物中发现较多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等挥发性有机物,且存在较多与酒相关的酒石酸、丁香酸等多种有机酸及一些分子量较大的酯类、醇类、醇酯和糖类。
他说,酒石酸、草酸等有机酸在米酒、啤酒、果酒中都会有,不适合作为判断酒种类的依据,而这次研究的铜壶酒液残留物和土样中,普遍发现较多来自锦葵色素的丁香酸,表明其为果酒遗存。“我们认为它是先秦时期贵族饮用的果酒,这是东亚目前所知最早的果酒遗存”。
北白鹅墓地出土果酒遗存样品“闻起来,就像下雨过后草地的味道。”李敬朴说,这次研究取样的周代墓地中有一个为女性贵族墓,“我们推测当时女性也饮用果酒。我们后续还要加强研究,看看能不能把这种果酒复原出来”。
新闻推荐
语障员工在流水线上工作。■深圳特区报记者唐光明近日,光明区公明街道柏英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柏英特)迎来了一批特殊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