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思)“吃饭点菜,请先扫码”!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餐饮店都采用扫码消费,一些大型商超连接无线网络、缴纳停车费等也需要消费者先行扫码。扫码消费可以提升服务效率,但也存在消费者被迫关注商家公众号、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3月15日,深圳市消委会正式启动扫码消费问题监督工作。
经前期调查,95.64%须扫码消费的商家在扫码后仍须关注或授权才可进行消费。通过扫码消费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成为深圳商家常见问题。消委会认为,商家行为涉嫌违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知情权。
鉴于存在上述问题,市消委会组织志愿者开展初步调查,共走访了36个大中型商超,26个连锁餐饮品牌共计260个门店。统计数据显示,有97.02%的商家采用了扫码消费,其中95.64%的商家在扫码后仍须关注或授权才可进行消费。
同时,市消委会以线上投票的方式调研了消费者对扫码消费问题的看法,共963名消费者参与了投票。其中945名消费者遇到享受服务前必须关注公众号的情形,949名消费者遇到需同意授权或注册会员才能使用的情形,941名消费者表示介意商家收集个人信息,943名消费者认为商家不应该强制要求关注公众号。
“扫码消费应发挥应有的便利优势,而不是成为消费者的累赘”,为此,深圳市消委会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三问商家”:点餐、支付停车费等消费行为是否有必要必须关注商家公众号?商家获取消费者信息作何用途,是否明确告知消费者并征得同意?商家收集消费者信息是否有完善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以规避消费者信息泄露及不合理使用等风险?
接下来,市消委会将展开进一步的调查、监督工作。
新闻推荐
深圳海关去年检出 不合格产品415批 涉及进口婴童用品、小家电、服装等
(记者董芳芳通讯员汪绍文李威)深圳海关3月15日发布数据,2020年该关检验进口消费品货值达23.98亿元,检出不合格产品415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