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本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栏开设“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子栏目,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凝聚起启航新征程的磅礴伟力。
深圳商报记者 郑恺 通讯员 刘野
在南山区南头街道大新社区升平里15号,涌下郑氏宗祠地处热闹的城中村“闹中有静”。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郑氏宗祠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主体结构为清代风格,坐东面西,建筑面积358.4平方米。
近代以来,这座古民居见证了红色火种在当时宝安地区“燎原”,以及我党领导农民运动、建立农民自卫军、改编工农革命军的革命实践。
为纪念郑氏宗祠在大革命时期的重要作用,2003年2月,涌下郑氏宗祠作为第一届宝安县委、宝安农民自卫军模范训练班旧址,被列为南山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时候听家里长辈讲,很多亲戚在十二三岁时就跟着共产党干革命了。”涌下郑氏第27代孙、今年68岁的郑锦洪说,革命历史是家族的“宝贵财富”,家中的年轻一代虽然分布五湖四海,但都知道曾经发生在祠堂中的革命故事。“作为郑氏后代,我们一定会把宗祠维护好、保护好,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郑锦洪说。
据介绍,1924年下半年,中共广东区委(注:根据《广东党史资料》第1辑,中共广东区委领导范围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和香港等地党的组织)派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共产党员黄学增、龙乃武到宝安县创建共产党组织,开展农民运动。1925年7月,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中共宝安县支部成立。1926年上半年,中共第一届宝安县委在南头关口郑氏宗祠成立。(如今,南头关口的郑氏宗祠已不复存在,而在其旧址南侧约100米处的涌下郑氏宗祠,除了规模较小外,形式和南头关口郑氏宗祠相仿。)在广东区委指导下,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建立区、乡农民协会,全县参加农民协会人数13000多人,居全省第三位。
为了提高农民自卫军的思想觉悟和战斗力,宝安县农民协会在涌下郑氏宗祠开办农民自卫军模范训练班,由省农会派三名黄埔军校学生帮助训练,设有政治课和军事课。
中共宝安县委和农民自卫军建立后,大力开展农民运动,不断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军阀的斗争。1925年5月至1926年5月,宝安县委和农民自卫军参加了援助五卅惨案大示威、援助省港大罢工、协助政府肃清叛徒及第二次东江战事等斗争,表现出宝安人民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革命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7年12月至1928年5月,工农革命军作为主要力量先后发动了三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声,动摇国民党的统治基础,教育和锻炼广大工农群众,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播下革命的种子。
新闻推荐
今年拟改扩建高中学位约1.6万个 计划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学位10.37万个
■深圳特区报记者李丽姚卓文韩文嘉焦子宇去年底,《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位建设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