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 江瞭望
据广州市消委会介绍,在过去一年的消费争议中,预付式消费仍是投诉热点。去年一些经营者资金周转出现困难,难以按照承诺履行合同;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关门停业,导致相关纠纷数量激增。被投诉的行业覆盖教育培训、美容美发、运动健身、婚纱摄影、驾校培训等多个服务领域。
说起2020年广州市预付式消费领域最大的事件,恐怕莫过于曾宣称要用互联网改变驾培行业的某驾校破产了。据去年10月的统计数字,该驾校还有未消化学员约3.34万人,待退学费约2亿元。一个企业的“烂尾”,不仅给数万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给市场秩序造成一定冲击,也让处理善后事宜的管理部门头疼不已。
预付费式消费本应出现“一家便宜,两家着数”的双赢局面:消费者预先付一笔钱,不仅消费更方便,还可以享受一定的折扣;经营者通过预收款项“套牢”消费者,维持了营收的稳定性。可是,风险就藏在细节中,万一出现经营不善,或经营者见财起意,有意携款“跑路”,消费者的预付款多半就“肉包子打狗”了。
就目前的预付式消费,大多数都靠经营者的诚信维系着,遇上讲信用的,皆大欢喜;碰到奸猾的,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这就是问题所在。诚信是一种软约束,并非总是有效。因此,要对预付式消费进行有效监管,防范道德风险,降低社会风险。
事前监管,落在对经营主体的资格审查和市场准入上。预付费消费,是对经营者的商业信用要求更高的一种方式,不是阿猫阿狗都配拓展这种项目。因此,要建立市场准入制度,监管部门对经营者的资质、经营效益和商业信誉进行审查,合格才能放行。同时,经营者要交纳一定保证金或提供第三方担保后,才可开展预付式消费交易。提高准入门槛,不让预付式消费泛滥成灾。
事中监管,旨在对经营过程进行控制,保证在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够为消费者及时止损益。比如,有的地方尝试设置企业备用金制度,将备用金放在企业账面上,设置政府和企业共同监管账号,以便监管部门及时掌握企业资金变动情况。还有一些地方探索实施预付式消费“冷静期”制度,规定消费者在多少天内(如深圳市规定为7天)可以纠正之前的消费冲动。
事后监管,着重提高经营者恶意侵吞预付款的成本,让其“跑不起”更“跑不了”。比如,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不良经营者纳入本地社会信用体系实施联合惩戒,让“跑路者”无路可逃。
◎连海平 媒体人
新闻推荐
深圳个人破产条例正式实施 全国首家个人破产 事务管理机构挂牌
南方日报讯(记者/崔璨刘珊杨磊苏国锐)1日,我国率先探索个人破产制度的《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正式开始施行,专门处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