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焦雪珂
2月20日大年初九,宝安区看守所传来噩耗,“老褚走了。”正在办公室处理文件的副所长唐维申突然一惊,随后立马赶往老褚的备勤室,曾经共事的片段不断在脑海涌现,他步子不由地加快了。
当天,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区看守所民警褚建忠在备勤室突发疾病殉职,生命定格在了51岁。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名褚建忠生前的同事亲朋,听他们讲述褚建忠背后的平凡故事。
“我来”筑牢防疫高墙
“"我来"是老褚的外号。”唐维申告诉记者,在各种困难或任务面前,褚建忠经常抢着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宝安公安启动监所全封闭管理,本被安排在外围工作的褚建忠,坚持报名监所疫情防控突击队参加封闭执勤。整理防护装备,给押解车消毒,押解在押人员……在疫情严重期,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是褚建忠每天的工作内容。一次封闭执勤就是连续15天,然后再隔离15天,褚建忠才能回家休息,如此轮换近半年。
在外人看来,这些重复的核验巡逻枯燥乏味,褚建忠却自得其乐。唐维申说,老褚看起来憨憨的,实际上很热心很负责,作为严防疫情输入的一道重要关口,他一直一丝不苟进行着这些重复性动作。每天执勤结束后褚建忠脱下的湿漉漉的防护服,见证着宝安区看守所取得的零感染、零事故成果。
2020年4月,为保证监所绝对安全,市公安局在市第四看守所设立隔离过渡专区,急需民警支援。“我来!”褚建忠又一次抢着上,尽管第四看守所的防控强度更大,每隔5分钟就要在监室巡查一次。一同支援的辅警陈炜晖满是感慨:“褚哥年纪和我父亲相仿,支援四所这些天,他一直冲在前面,主动承担了很多工作,不比我们这些年轻人干得少。”
化身“班主任”和在押人员“话家常”
1986年,年轻的褚建忠穿上军装,练体能、修坑道,十年的部队经历磨砺了他的心性。从部队转业后,褚建忠选择了他热爱的人民警察事业,即使生病后出院,他也闲不下来。2020年10月,褚建忠因高血压治疗好转出院,看守所把他安排到巡控中队机动岗位,负责在押人员出所就医、投劳换押等警戒工作。虽然免了通宵值班,可二十多年养成的习惯早已融入血脉,褚建忠没事还是爱待在值班室,随时做好支援准备。
“老褚的离世太突然了,现在还有点接受不了。”巡控中队二队副队长陈建华回忆起和褚建忠共事15年的点点滴滴,对他工作的场景如数家珍。陈建华回忆说,宝安区看守所是全国最大的区县级公安监管场所,羁押人员量大且成分复杂,当年作为管教民警的褚建忠就像一名“班主任”。
2017年6月的一天,各监区在押人员调整,当时有4个患病在押人员需调整到褚建忠分管的病号区监室。即使看守所医疗室出具的白纸黑字检查报告放在阿强(化名)面前,他怎么都不信自己得了病,也不配合治疗。褚建忠立刻调取阿强的诊断病历,还让宝安区人民医院复诊确认。随后,褚建忠化身“班主任”和阿强“话家常”做思想工作,阿强最终配合管教和治疗。三个月后,阿强羁押期满,他含泪和褚建忠道别:“感谢您的帮教,我才得以痊愈,有机会重新开始。”
经验心得再也无法梳理成稿
2月20日,住在褚建忠备勤室对面的民警老李找他谈下午的押解工作,可叫了几遍都没有回应,推门进去才发现褚建忠身体异常。120急救人员全力抢救,最终还是没能挽回生命。
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18岁的小鹏一个人待了很久,妈妈安慰他:“你爸爸是个平凡的人,但他一生却选择了两种不平凡的职业,军人和警察。”由于工作的缘故,照顾家庭的担子更多压在妻子身上。但在疫情暴发的时候,褚建忠的妻子却义无反顾地支持他到一线战疫。
褚建忠从警25年,在看守所的履职时间最长,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去世的前一晚,刚下班的他就到值班室和领导彭波交流他在出所就医、投劳换押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临了,我叮嘱他早点休息,注意身体。”彭波没想到,最后褚建忠回过头的一挥手,竟成了永别。
春节值班期间,褚建忠还和同事聊起,想把这些年在监所工作的经验心得梳理成稿,供大伙交流参考。这份还未起笔的经验稿,再也没了成稿的可能了。
新闻推荐
宝安日报讯(记者黄芳通讯员吴丹)3月14日下午,松岗街道松涛社区团委联合宝安益民驻松涛社区社工,组织辖区30名青少年观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