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岐黄精粹,传承杏林薪火。3月18日至19日,第二届宝安传统中医药国际论坛暨岐黄论道在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召开。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搭建各地名医荟萃、流派纷纭的平台,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发挥特色,服务百姓。
本次论坛暨岐黄论道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设12场专题讲座,涉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的《“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脑干梗死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国医大师禤国维的《中医临证思维》、国医大师徐经世的《谨守传承 做好临床》、全国名中医武连仲的《针刺止痛十二法》以及岐黄首席科学家果德安教授,岐黄学者郑玉玲教授,广东省名中医符文彬教授、邹旭教授,江西省名中医刘英锋、张光荣,太湖学院创始人吴雄志,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国际港澳台中医师诊疗部唐金元教授等10多个精彩的主题报告。
论坛上,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李佃贵教授,日本知名中医何仲涛教授,澳大利亚中医立法之父林子强教授,香港知名中医汪慧敏教授以视频的方式,向论坛的举办和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开业两周年致贺词。
金世元教授在贺词中表示,希望宝安区和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在贺词中表示,经过两年的努力,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汇集了一大批真正爱中医、懂中医、用中医的名医大家,医院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希望继续做好新时代纯中医治疗的排头兵,引领纯中医治疗学术的发展。
石学敏
“醒脑开窍”针刺法开辟中风病治疗新途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从医近60年,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开辟了中风病治疗新途径。其上世纪80年代初创建的“针刺手法量学”,填补了针灸学发展的空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和广泛应用,该针刺法曾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先后2次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醒脑开窍”针刺法的方法和技术被收入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在国内外临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论坛上,石学敏教授作了题为《“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脑干梗死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的主题报告。他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醒脑开窍为原则,在取穴、配方、针刺手法及其量学方面做了严格规范,采取针刺其内关、人中、三阴交、凤池、完骨、翳风及咽后壁点刺等疗法,以通关利窍、滋补三阴为原则,严格规范取穴、针刺手法测量学,治疗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他还列举了两个案例,展示了“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脑干梗死、吞咽障碍的明显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
禤国维
中医的辨证思维也在与时俱进并非一成不变
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是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的医教科工作40载。他长期致力于皮肤病的临床实践,对中医补肾法的理论有深入研究,应用补肾法治疗皮肤疑难病,对皮肤外科的急症处理、性病的治疗研究、脱发病的治疗研究、色素性皮肤病的治疗研究等也有丰富的心得。
论坛上,禤国维教授以《中医临证思维》为题作了主题演讲。他认为,中医是一门经验科学,其理论随着社会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进步而逐步创新提高。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医的辨证思维也在与时俱进,在传统诊疗的基础上,不断融合现代循证医学的方法提高辨证论治水平,亦借助实验研究使临床有效经验和成果得到客观量化的数据证明,这些成果促进了临床实践的应用和推广继承。中医的传统四诊也结合了日益发达的现代检测技术和手段,拓展了传统中医诊疗的视野和思路,改变了传统辨证的主观化不足,实现精准化、规范化辨证。
中医的平衡思维并非一成不变的僵化平衡,中医从来没有孤立静止地看问题,中医认为的人体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辨证论治是模式思维的突出体现,它根植于中医诸多学说,融合汇通临床四诊所见,形成一套完整的诊疗模式体系,使中医思维逻辑更加清晰,促进了中医的发展。
徐经世
中医人要熟读经典 谨守传承 做好临床
国医大师徐经世教授系安徽中医徐氏医学第三代传承人,从业60余载。他以善攻疑难杂症在业界闻名,擅长中医内科各种疑难杂病的治疗,如肝胆病、脾胃病、消渴病、痹症、情志疾患、妇科、儿科、各种肿瘤等,尤其在中医肝病方面多有研究,颇具心得,创立了治肝“32字法”等,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医肝病学理论。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临床疗效,享誉海内外。
论坛上,徐经世教授以《谨守传承 做好临床》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他强调,中医人要坚定,谨守传承、做好临床,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医之美:中医四诊之美、中医辨证之美、中医方药之美、中医发现之美。
徐经世教授表示,中医人要谨守传承、做好临床。传承是永恒的主题,传承发展中医药是时代最强音。“传承”是历史赋予的责任,核心在于人才培养。就师承来说,必须要着力三点:一传医德;二传经验;三传理论指导。“医者,德行术先。”医生在解除患者痛苦的过程中,培育仁心,修炼品格,从而修炼成为良医。
临证需掌握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四诊八纲、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有关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彼此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地加以充实和提高,从而指导临床开拓创新。认真读经典,强调学习中医经典,锻炼中医思维,应该明确中医学确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要着重其自身的固有规律和思维方式。顺应发展,需要把现代科学有机地融进中医学来,以便更好地促进自主发展。
熟读经典,不是墨守成规,而是承接薪火,并在遵循中医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武连仲
师古而不泥古 强调辨证论治
全国名中医武连仲教授从医50载,崇尚传统针灸学,强调针灸临床的辨证论治及补泻操作,倡导针灸治疗的“理、法、方、穴、术”,创立中医“脑神”理论和武氏治神针法,“中风十辨法”治疗偏瘫、“开窍顺筋法”治疗痉挛性斜颈等。
论坛上,武连仲教授以《针刺止痛十二法》为题进行主题演讲,对临床的各种疼痛,从病因、病机、特点、分类及辨证、治法、取穴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究,总结出“脑-督脉-肾-血-心五位一体”等理论,重视调“神”,根据“神气”在各种疾病及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的表现,运用不同的调神方法。运用调神、通经、巨刺、刺络、郄穴、温经、阻力针、宿针、围刺、鼎针、透刺、龙虎交战等12个治疗法则,对中风、癔病、痛症、周围神经损伤、假性球麻痹、小儿抽动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痉挛性斜颈等症均有独到的认识及见解。
在论坛上,岐黄首席科学家果德安教授作了题为《中药质量基础与应用研究》的演讲,岐黄学者郑玉玲教授作了题为《肿瘤治疗 中西并重优势互补》的演讲,广东省名中医符文彬教授作了题为《“舒肝调神”针灸治疗抑郁障碍的研究》的演讲,广东省名中医邹旭教授作了题为《望诊判断心病之危》的演讲,江西省名中医刘英锋教授作了题为《从阳明湿热表证看甘露消毒丹的辨证活用》的演讲,江西省名中医张光荣教授作了题为《中焦焦膜病证治》的演讲,太湖学院创始人吴雄志教授作了题为《汇通中西 回归传统》的演讲,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国际港澳台中医师诊疗部唐金元教授作了《焦虑惊恐发作的纯中医治疗的理论与实践》主题发言。
聆听论坛的学员纷纷表示,大咖们分享临证经验,共同研讨中医传承与创新,让我们受益匪浅。虽然学习的时间很短,但是授课内容丰富,切合临床实际,我们收获良多,活动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宝安日报记者 杨林 通讯员 毕珊榕 陈萍/文 记者 雷小舟/图
新闻推荐
宝安日报讯(记者刘正金通讯员叶学艳)15日,陶园中英文实验学校(简称“陶园学校”)利用升旗仪式时间,邀请法制副校长——燕罗派出...